與很多老工業基地的落寞不同,不論是嶄新的樓宇還是穿著整齊工裝、意氣風發的工人,331廠處處體現著勃勃生機。
他始終認為自己是學航空的,進入這樣一家優秀的企業,這裡有他的事業,他的航空動力夢
線條簡約的前蘇聯式廠房和端正大氣的現代化辦公樓相鄰而建,計劃經濟時代的紅磚家屬樓與當下流行的時尚商廈和諧共處……走進株洲蘆淞區中國南方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331廠)的廠區及家屬區,便能從一棟棟風格迥異的建筑中感受到這家公司強烈的年代感。
然而,與很多老工業基地的落寞不同,不論是嶄新的樓宇還是穿著整齊工裝、意氣風發的工人,331廠處處體現著勃勃生機。帶著欣慰和自豪之情,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南方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彭建武,為記者講起331廠的輝煌的歷史、務實向前的現在與充滿希冀的未來。
創新管理,為老國企賦予新思維
中國南方航空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始建於1951年,六十多年來先后制造出我國第一台航空發動機、第一台重型摩托車發動機和第一台輕型工業燃汽輪機等,創下十多項國內第一的輝煌業績,曾獲毛澤東主席親筆簽發的賀信嘉勉。然而在1985年,剛從於西北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焊接專業本科畢業的彭建武,對這座具有厚重歷史感的軍工廠並沒有太多了解,這個湖南寧鄉小伙子,是滿懷著航天報國的理想走進331廠大門的。彭建武微笑著回憶起理想起航的第一步:“我大學畢業時是國家分配工作,當時我們班裡算上我隻有兩名湖南同學,也就有兩個指標到湖南。因為我的家鄉離331廠近一些,於是我就到了這裡,另外一位同學則回到了他家鄉所在地的861廠。雖然當時我對這座工廠並不是很熟悉,但到這裡以后,331廠光榮的傳統歷史,還是打動了我們每個進廠的學生。”
在331廠,彭建武第一個崗位是做車間工藝員,他所在的車間主要進行鈑金焊接有機加工,工種多工藝復雜,他在這兢兢業業當了五年工人加技術人員,扎扎實實地打下了業務基礎。而今坐在寬敞明亮的公司會議室裡,想起那段手拿焊槍、滿身油污的歲月,彭建武十分感慨:“那時不像現在,廠房裡都有空調,當時設備很簡陋,不論冬夏都很艱苦。”
轉折出現在1999年。這一年公司航空事業部進行機構改革,新組建的生產制造部由兩個部門整合的,一個是生產處,負責組織指揮﹔另一個是准備處,做制造前的准備工作。而彭建武那時在工程技術部任工藝處副處長,主持工作,覺得自己理所當然應該繼續在工程技術部工作。“不想有一天,我卻被領導叫去談話,讓我到生產制造部當部長,我開始時想不通,認為生產制造部就是抓生產,不需要技術背景,沒有什麼‘含金量’,而自己搞技術出身,為什麼要去生產制造部呢?”
彭建武不解。領導的解釋是,那時產品出現問題往往歸咎於生產部門,生產技術人員經常當“被告”,而當時的“野蠻”指揮,給各生產環節之間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廠裡想要有所改變,提升系統生產管理水平。這場談話不過15分鐘左右,卻似乎點醒了彭建武,剛剛經歷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陣痛的老國企,不能再像原來那樣粗放管理,而是要改變生產現狀,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真正向現代化企業邁進。而抓生產就必須要技術部門與生產部門相互配合,使組織、技術和生產有效融合,才能真正改變現狀。於是,1999年4月,在大家眼中既有技術背景,又具備協調能力的彭建武走馬上任公司生產制造部部長,走上管理崗位,目光所及也由此前的技術層面上升到嶄新高度。
“上任之初倍感壓力。當時我們在生產中有兩個問題,一個是生產和組織相融合的問題,另一個是責任和效率的問題。那時廠裡流行‘12月32日、33日’的說法,也就是前一年的任務可能到第二年元月二三號完成,那也算‘當年’完成了。我4月到制造部時,下決心改變形勢,真正實現當年完成任務。通過一番努力,1999年12月31日我們真的做到了正式完成任務。第二年,我們也有些小小的改變,那時航空發動機第一季度交發動機的很少,我想第二年第一季度就交付發動機,也做到了。這個改變的過程中,也付出了艱辛。主要是策劃和組織的工作。”
心無旁騖,專注前行。就在彭建武擔任公司生產制造部部長時,公司另一家分廠跟日本雅馬哈公司合資辦企業,也希望他能內部調動到合資公司去。那時合資企業收入很高,比彭建武工廠的月薪高十倍,他簡單想了想,還是沒有去。“航空發動機制造是個系統工程,前期工作要做好做完善,生產環節就會順暢。我比較不怕吃苦,也不覺得辛苦。抓生產的人,每項任務都完成了,就有很強的成就感,覺得蠻自豪。而有了成就感,就更有興趣繼續努力做下去。”
破解困局,為企業注入新活力
從1999年到2009年,十年間彭建武在331廠一路發展,而最令他難忘的則是2004年,帶領331廠下轄企業南方摩托轉型的風雨歷程。1990年代中期以后,軍隊發展國民經濟,以民養軍,當時軍品訂單大幅減少,像這個時候,軍工企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驗,很多軍工企業因為沒有找到適合的民品產業發展而陷入困境。331廠這座當時已走過了五十多年風雨征程的國有軍工大廠,也遭遇挑戰。所幸的是,331廠沒有讓各分廠單兵作戰,自找出路,而是集中優勢開拓摩托車市場,利用航空發動機的技術,找到了一個務實、適合自己企業的民用產品。那時公司與日本雅馬哈集團合資辦廠,打造出“南方摩托”品牌。
“那是一段心酸的美好歲月,大家一起制造摩托車,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企業規模擴大到兩萬人,摩托車品牌進入全國前五。北京亞運會開幕式表演用車,也是我們生產的。”南方摩托的風光,彭建武並未趕上,他被派往南方摩托時,企業已經陷入困局。
“我去之前是軍品部的副總經理,到了南方宇航,雖然是總經理,但實際上那個企業很難過。那時摩托車在前期為南方公司創造了新的輝煌,但是摩托車制造技術含量很高,南方摩托已經難以深入發展。而且那時很多民營企業大量涌進摩托車制造行業,在成本方面南方摩托沒有優勢,公司運營已經開始出現困難。我沒去之前也抱著一種心態,既然那麼多企業都能把摩托車做好,我也能。但是我在2004年6月真的進入公司之后,和公司領導班子經過半個多月市場調研,發現不論對於企業還是對於株洲地域特點而言,都不能再繼續發展摩托車產業了,不論是擴展還是壓縮生產規模,都無濟於事。公司有6000多個職工,干得越多虧損越大,現金流越緊張,但是不開工生產,職工就沒有工作。”那時摩托車制造已經進入微利時代,所有成本都要細化,而南方摩托隻有發動機優勢卻無配套優勢,所以實在不適合再搞摩托車。南方摩托要做到20萬輛每年,才能有盈利,但是當時有些城市已經出台“限摩令”,摩托車銷售渠道正在縮緊,彭建武果斷決定:“我們不能再走這條路了。”
2005年,彭建武正式跟南方公司總部領導匯報,提出濃縮經營理念,即摩托車不再作為南方公司主業,摩托車公司實行產業轉型。但是要將這樣一家曾在331廠最低谷時,為企業創造了如此輝煌的公司實現徹底轉型,談何容易。在南方公司很多員工心目中,對昔日輝煌還懷有深深眷戀,感情的沖擊令他們不願理性面對前方的道路,從實際操作層面出發,對一家6000多人的工廠進行轉型,也並非易事。那段時間,彭建武付出了很多辛苦,但通過廣泛聽取意見,他還是慢慢爭取了大多數人的理解。
待彭建武2007年調回總公司時,南航摩托已經改為南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運行良好。在每一個雲淡風輕的日子回首曾經的風雨兼程,艱辛坎坷也往往能夠化為天邊的彩虹,成為美好的回憶和寶貴的收獲,於彭建武而言,帶領南方摩托轉向而行的那段日子也是如此。“這段經歷鍛煉了我自己的綜合能力,協調能力和管理能力。讓我更有信心面對日后的挑戰。”
雙軌前行,實現軍、民同發展
2009年,彭建武出任中航南方航空工業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與此同時,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國防工業建設需要同步協調發展,航空發動機產業正處於戰略機遇期,國家對航空工業的重視空前。彭建武與南方航工業公司,一起翻開生命歷程中的新篇章。“新中國航空工業創建60周年時,時任中航工業總經理林左鳴為我們描繪了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前景,他說,中國航空工業與世界先進水平的距離,過去是‘望塵莫及’,現在是‘望其項背’,到2021年航空工業創建70周年時,我們要‘並駕齊驅’,躋身世界航空工業強者之林。南方公司作為中航工業的一員,作為中國中小發動機研制生產基地,對於跟上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步伐、成為世界一流的發動機供應商,我們責無旁貸。”
彭建武將關注的目光投向兩個相關領域:一個是國有軍工企業。在他看來,作為央企,履行好自己的使命,就是要生產優質好用的武器裝備,服務好國防建設。這是其自身的神聖使命和職責所在。“
另一個就是國家現在低空領域正在逐步放開試點,這對民用航空企業來說是一個快速發展的機會。企業要抓住這個戰略機遇做強做大,把規模做上去。“中國通用航空即將迎來發展的春天。從現在來看,市場潛在需求和購買能力十分旺盛,預計隨著低空領域的不斷開放,未來五至十年間會迎來一個井噴式的發展。以渦槳、渦軸發動機為核心產品的南方公司,在發展通航、民機產業的發展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現在亟須思考的是如何布局,來迎接和適應通用航空的跨越式發展。接下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一是培養通用航空市場的開拓人才﹔二是進一步摸索通用航空的市場規律,變革體制機制以適應市場﹔三是在與國外先進企業的合作中學習經驗,建立適應通航的售后服務模式。”
圍繞兩個方面怎樣做好工作,彭建武在公司提出“三個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質量提升等等理念。“因為株洲的地域原因,對於人才的引進是有些影響,但是我們現在成立了很多吸引人才的措施。例如給職工購買商品房的首付款等等,可能到北上廣有北上廣的工作優勢,但是到我們這裡也有我們這裡的特點。在我們廠,工作五六年的本科生通過住房貸款首付,都可能買到一百多平方米的商品房。”
思緒伴著窗外綿綿細雨,從往昔轉向今天,又飄向未來。彭建武輕聲講道:“我從1985年大學畢業后來到331廠,即將滿三十年。在20多年的工作過程中,我也曾經動搖過,或者說也受到過一些影響。那是1993年,國家人事制度改革,很多南下創業,當時也有同學打電話給我,邀我一起闖深圳。湖南省內也有企業邀請我去。但在我心中,這樣的念頭也只是一閃而過,我始終認為自己是學航空的,進入這樣一家優秀的企業,這裡有我事業和發展的基礎。”
“南方公司下一步的發展願景是,將自身打造成為世界一流的航空發動機供應商,建設‘精益南方、質量南方、創新南方、活力南方’,實現‘發展質量、發展速度、發展規模’的三大提升。2012年,南方公司營業收入突破50億,2015年,我們的目標是實現100億,為集團‘萬億’目標的實現貢獻力量。到2015年,成為國內一流的航空發動機供應商﹔到2020年,成為世界一流的航空發動機供應商。從目前來看,我們非常有信心。”
(《中華兒女》雜志 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