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李克強總理開啟了他任上的首次非洲之行。在非盟會議中心的演講中,他對非洲在當代世界的地位進行了精辟的闡述:“今天的非洲,是生機勃勃的非洲,在世界政治經濟格局中舉足輕重。在我看來,非洲堪稱‘三個一極’。”
非洲是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一極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現有54個獨立的民族國家。在歷史上,非洲長期遭受西方殖民主義的掠奪和統治,400年的奴隸貿易和近一個世紀的殖民主義與種族主義統治,使非洲成為“黑暗大陸”。20世紀60年代非洲國家紛紛獲得獨立后,經過幾十年的探索,終於走上了“聯合自強、自主發展”的道路,隨著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經濟轉型獲得進展,非洲大陸的政治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國際地位日益上升,已經成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一極。
第一,非洲大陸聯合自強,整體力量不斷加強。泛非主義是非洲大陸的民族主義,它號召全體非洲人民追求非洲大陸的獨立和統一。在泛非主義的推動下,經過半個世紀的努力,非洲大陸在團結、聯合和一體化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進展。非洲聯盟的建立和 “非洲發展新伙伴計劃”的制定落實,更進一步提升了非洲大陸的整體力量。昔日爭端和動蕩不斷,凡事需要外部力量介入的非洲,已經逐漸成為一個團結、獨立和不斷強大的大陸。
第二,非洲在聯合國的作用與地位日益重要。非洲在聯合國擁有54個席位, 佔聯合國會員國總數的四分之一以上。非洲國家在許多重大國際問題上, 用一個聲音說話,使得非洲在聯合國的作用和地位十分突出。眾所周知,聯合國形成重要決議須獲得三分之二以上多數通過,因此,如果得不到非洲國家的支持,聯合國的決議就難以出台。近年來,非洲國家提出了聯合國改革方案, 要求增加非洲在安理會及其常任理事國中的席位。一旦這個願望實現,非洲將在聯合國取得更多的代表權、話語權以至一定的決策權。
第三,非洲在世界重大事務中影響加大。鑒於非洲政治經濟實力的提升,非洲對於世界事務的參與度不斷加大。不可否認,當前重大國際事務——從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到構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從聯合國改革到全球綜合治理, 從反恐斗爭到解決非法移民和跨國犯罪, 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到解決能源危機及糧食危機, 都離不開非洲的合作與參與。非洲積極參與世界重大事務的討論,主動提出合理和公正的解決方案,得到了其他國家的支持。現在,國際社會越來越明確地認識到,隨著非洲大陸國際地位的提高,要解決重大國際事務,如果離開非洲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第四,世界大國日益重視非洲。非洲大陸的巨大變化,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世界所有大國都大幅調整了對非政策, 表現出高度重視非洲的態度和立場。世界大國的首腦和高級官員頻繁訪問非洲已經成為國際外交舞台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美國總統克林頓、小布什和奧巴馬﹔英國首相布萊爾、卡梅隆﹔法國總統薩科齊、奧朗德﹔日本首相安倍等,都先后訪問了非洲。為了搞好與非洲的關系,大國紛紛推出新的對非戰略和政策。美國近年來提出構建面向21世紀“美非新型伙伴關系”, 歐盟在2000年舉行的首屆歐非首腦會議決定雙方建立面向21世紀的“新型戰略伙伴關系”,日本也不甘落后, 力圖從增加援助入手加強對非關系。至於發展中國家的大國,如以中國為代表的金磚國家,近年來與非洲的關系更為密切,南非代表非洲加入金磚國家行列,就是最好的例証。世界所有大國如此重視非洲並大力加強對非關系,表明非洲在國際舞台和世界格局中已經成為重要一極。
非洲是全球經濟增長新的一極
由於歷史的原因,非洲大陸的經濟發展水平十分落后,在全球經濟中長期處於末端和邊緣化的境地。非洲國家自20世紀60年代先后獲得獨立后,就開始探索發展道路。它們曾經模仿蘇聯或者西方國家的經濟發展模式,也曾經執行世界銀行的“經濟結構調整”方案。但是實踐一再証明,外部模式不適應非洲大陸。經過反思和總結,非洲國家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了“聯合自強、自主發展”的戰略。在此基礎上,非洲國家成立了非洲聯盟,制定了《非洲發展新伙伴計劃》。近年來,非洲經濟崛起,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新的一極。
第一,非洲經濟增長,處於世界前列。進入新世紀,非洲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2000—2008年,經濟增長年均達5%。即便在世界經濟不景氣的年份,非洲經濟不但沒有下降,反而逆勢上揚。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2011—2013年,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為5.5%、4.9%、4.9%。這個增長率高於世界平均水平。非洲經濟發展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2000年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封面的大幅標題是《非洲,一個沒有希望的大陸》。“非洲悲觀論”代表了當時國際社會尤其是西方的主流觀點,但僅僅十年后,《經濟學人》的評判發生了根本性轉變,2010年的封面報道題為《出籠之獅》,2011年題為《崛起的大陸》。麥肯錫全球研究院2010年的報告也以《獅子在前行:非洲經濟體的進步與潛力》為題,充分肯定非洲經濟發展所取得的成就。2001—2010年,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十個國家中有六個來自非洲,而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1—2015年,前十國中將會有七個非洲國家。
第二,非洲大陸成為世界投資熱點。非洲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巨大的市場以及發展潛力,日益吸引世界各地的投資者。非洲是“世界資源庫”,富有各類能源和礦產資源,2014年以來,又陸續發現了新的資源,如肯尼亞發現儲量豐富的油田,坦桑尼亞和莫桑比克發現了巨大的天然氣田等。此外,非洲大陸土地遼闊,佔有世界未開墾土地的60%﹔非洲大陸旅游資源豐富,2012年赴非旅游人數已達5000萬﹔至於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更是前景廣闊,每年所需資金高達800億美元以上。世界銀行負責非洲地區的副總裁馬克塔爾•迪奧普(Maakhtar Diop)指出:“一個重要指標是,盡管全球經濟形勢不佳,但是投資者對於非洲的興趣仍然十分強烈。”
第三,非洲大陸的人力資源將對世界經濟發生重要作用。眾所周知,非洲國家獨立以來,由於各種原因,人口增長率始終居高不下。20世紀80年代,曾經高達3%,目前雖然有時下降,但是仍然達到2.3%。非洲大陸目前約有10億人口,到2050年預計將達20億。顯而易見,在世界其他地區的人口相繼步入老齡化的同時,非洲的人口優勢將越來越明顯。到2050年,非洲將擁有12億勞動力,全世界每四個工人中就有一個來自非洲。充滿活力和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的年輕人將為非洲大陸的制造業、服務業等產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生力軍。
第四,與新興國家的聯系,使非洲經濟充滿活力。金磚國家是由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組成的發展中國家集團,“金磚國家”國土面積佔世界領土總面積的近30%,人口佔世界總人口的42%。據有關國際組織統計,2010年五國國內生產總值約佔世界總量的18%,貿易額佔全球貿易額的15%。根據2010年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金磚國家”在世界銀行的投票權將大幅增加至13.1%,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份額將達到14.81%,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50%。這些指標不僅反映了金磚國家的市場容量和經濟增長潛力,更加顯示了金磚國家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巨大能力。必須指出,非洲是世界上發展中國家數量最多、最集中的大陸。它與金磚國家都具有發展中國家屬性。這種共同屬性,使金磚國家與非洲國家具有許多共同的利益追求,諸如維護和發展獨立的民族國家的經濟利益,要求改變不合理的國家經濟秩序。值得指出的是,南非既是金磚國家,又是非洲國家,因此它已經成為金磚國家與非洲大陸之間的最有效的聯系紐帶。最近的貿易數據顯示,金磚國家同非洲的經濟關系越來越充滿活力且日益穩健。標准銀行估計,金磚五國同非洲的貿易總額在2012年達到3400億美元,在過去十年間增長了十倍以上。自2007年以來,非洲、金磚五國以及全球范圍內的貿易增長都相對緩慢,而金磚五國同非洲之間的貿易在此期間卻增加了一倍以上。目前中國佔金磚五國同非洲之間貿易總額的近60%。展望未來,標准銀行預計2015年金磚國家同非洲的貿易將超過5000億美元,其中約60%(即3000億美元)將由中非貿易構成。
非洲是人類文明的多彩一極
長期以來,歐洲學術界一直否認非洲大陸存在自身創造的非洲文明,甚至連哲學大師黑格爾都振振有詞否認非洲文明。面對非洲的考古發現,他們一概歸之為“外來文明”,認為這是非洲之外的人所創造的。然而,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事實証明:非洲大陸不但具有悠久和燦爛的文明,而且是人類文明的多彩一極。
第一,非洲大陸是人類的誕生地。考古發現告訴我們,據目前所出土的人類化石而言,人類的發祥地很可能在非洲。在埃塞俄比亞的阿法地區發現了一具保存40%遺骸的化石,被確認為南猿骨架,其生存年代超過300萬年,被稱為“露西”或者“人類的祖母”。更加值得指出的是,到目前為止,非洲大陸是人類進化史上從古猿到森林古猿、臘瑪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直至現代人都生活過的唯一大陸。
第二,非洲各族人民很早就創造並發展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在遠古時代,當歐洲還處在冰川封固階段的時候,在非洲大陸上就已出現了沸騰的生活。尼羅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搖籃之一,尼羅河下游的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早在公元前2000年就出現了農業和畜牧業,據研究,當地培育了2500多種農作物,如水稻、高粱、白色玉米、芝麻、可可、扁豆、南瓜、油棕等作物,這些農作物均起源於非洲。
第三,在非洲歷史上,出現過許多文明古國。如北非的埃及、庫施和阿克蘇姆,西非的加納、馬裡和桑海,非洲中部和南部也先后出現過一些有名的國家,諸如擁有發達農業、採礦業和對外貿易的莫諾莫塔帕王國、建立起高度中央集權制度的剛果王國、雕刻藝術品達到相當水平的庫巴王國、社會分工很發達的布干達國等。在東非,當地居民利用印度洋水路,發展了十分發達的對外貿易。各地非洲居民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創造了大量各具特色的文明,諸如古埃及文明、阿克蘇姆文明、斯瓦希裡文明、豪薩文明等。
第四,非洲文明(尤其是黑人文明)具有不同於其他文明的特性。非洲民族主義的先驅布萊登把非洲文明的特點歸結為三點:(1)非洲人生活中的村社觀念以及非洲人之間的和諧一致﹔(2)非洲人跟自然的和諧一致﹔(3)非洲人與自然的和諧應加上與神的和諧一致。這些特色在非洲文學、藝術、口述文化、諺語、雕塑、音樂、舞蹈、人體裝飾、宗教與倫理、思想意識與科學技術等領域都有十分明顯的反映。因此,隨著非洲文明的廣為傳播,它已經成為人類文明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人類文明的多彩一極。
李克強總理把非洲定位為“三個一極”,科學剖析了非洲大陸在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三個一極”既總結了非洲大陸的歷史發展進程,又指明了非洲大陸經歷了獨立之后半個世紀發展所取得的令人矚目的巨大成就。“三個一極”實質上也是中非合作的三個主要領域,它既闡明了中非關系的合作基礎,更加指明了中非合作的方向和趨勢。
(作者系浙江師范大學中非國際商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
[1] 李克強.開創中非合作更加美好的未來——在非盟會議中心的演講[EB/OL].[2014-05-05]. http://www.gov.cn/guowuyuan/2014-05/05/content-2671998.htm
[2] AFDB,OECD,UNCD,ECA. African Economic Outlook, 2013.
[3] UN. World Economic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2014.
(《當代世界》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