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運文
在深圳市日前召開的前海咨委會第二次會議上,面對來自北京、香港等地的改革“高參”,深圳市委書記王榮信心十足地表示: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深圳將聚焦“三化一平台”牽引和帶動全局改革,期待前海能夠率先形成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三化疊加”的新優勢,打造改革開放的升級版,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新貢獻。
7年11個方面53項改革
“三化一平台”,是深圳市委市政府經過深思熟慮繪就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
在2013年底召開的深圳市委全會上,王榮提出:深圳作為經濟特區和改革開放前沿城市,承載著中央厚望與重托,要始終保持強烈的排頭兵意識,瞄准今后改革主攻方向——“三化一平台”,集中力量謀求突破,牽引和帶動全局改革。
今年1月22日,深圳市委對外公布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實施意見,提出了深圳未來7年11個方面的53項改革任務。“最大的亮點就是提出了‘三化一平台’這一改革主攻方向。”深圳市改革辦副主任楊立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三化一平台”是深圳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和實現路徑,是深圳版本的全面深化改革路線圖。
在深圳市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郭萬達看來,實施意見特別注重政府自身的改革,“市場要起決定性作用,政府就必須敢於革自己的命,解決政府這隻手伸得太長、太廣、太多的問題,讓該找政府的找政府,該找市場的找市場”。
為了讓市場這隻無形的手充分發揮作用,從去年3月起,深圳在全國率先進行了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公司注冊資本、注冊場所、經營范圍等門檻均取消或降低。目前,這項改革正在深圳繼續深化,民間的投資創業熱情極大爆發,新注冊公司數量井噴,市場的創造力得到了極大激活。
為了激活民間組織的活力,深圳市於4月1日正式公布實施《深圳經濟特區行業協會條例》,條例提出了多項全國首創的改革舉措,如突破“一業一會”制度,允許在同級行政區域內最多設立相同行業協會3家,以杜絕行業協會一家獨大的現象。
以“法治化”作為突破口
法治化是深圳選擇全面深化改革突破口。為何要選擇法治化?王榮說,在日益多元的社會環境中,法治化既是最大“公約數”,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深圳作為市場經濟的先發之地,必須加快建設一流法治城市,一流的法治將成為深圳新時期最為核心的競爭優勢。
為了實現一流法治目標,深圳市政法系統按照市委部署,著手法治化攻堅,推出一系列改革舉措。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全國率先啟動法院工作人員分類管理和法官職業化改革。
根據深圳在全國率先推出的《法院工作人員分類管理和法官職業化改革方案》,今后深圳的法院工作人員將劃分為法官、審判輔助人員和司法行政人員,並對各類人員實行不同的管理制度。法官將直接作為第四類別公務員,單獨按照法官職務序列進行管理,以法官等級定待遇。通過分類管理,打破目前法院內各類人員“一體化”的管理體制,建立各類人員的分途發展模式和差異化的管理機制。
深圳市委組織部部長張虎表示:“方案真正打破了目前科級法官、處級法官的管理體制,法官不再為晉級而求‘官位’、擠‘官道’。”
據深圳市中級法院有關人士介紹,深入推進法院工作體制機制改革是今年該院工作的重點,目前正在積極探索符合司法規律、審與判相統一、責權相協調的審判權運行模式,合理界定審判權、審判管理權、審判監督權的關系,完善主審法官、合議庭辦案責任制等多項改革。
深圳市檢察機關將圍繞建設“一流法治城市”的改革目標,探索建立新型訴訟監督模式、“兩法銜接”機制、查處職務犯罪為主要抓手,強化監督,規范監督,堅守防止冤假錯案的底線,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打造“前海”高產試驗田
作為特區中的“特區”,前海是深圳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大亮點。
在深圳“三化一平台”的改革主攻方向中,前海是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平台出現的。深圳對前海的期望,不是看它可以貢獻多少GDP,而是看它在先行先試的制度創新中能走多遠。在前海咨委會上,前海管理局局長張備對外界透露:“前海22條先行先試政策已經落實17條,其余5條正在落實,前海產業優惠目錄在國務院已完成審批程序。
除了爭取22條先行先試政策落地外,2013年,前海管理局在跨境人民幣、証券、保險等多個領域上報了25條金融創新政策需求,並力爭在即將召開的第三次前海部際聯席會議上落實一批政策。
張備還透露,截至2013年年底,前海跨境人民幣貸款備案金額已突破150億元。目前,合資証券和合資基金共5塊牌照落地工作進展順利,今年將設立國內第一家外資控股的合資証券公司。同時,前海還在大力引進創新型金融機構。
著眼參與國際競爭和擴大對外開放,前海統籌謀劃產業布局,現代服務業已形成集聚發展態勢。據張備透露,截至3月14日,前海入區企業累計達5197家,注冊資本3690億元﹔引入匯豐銀行、瑞士銀行等46家世界500強企業。
據張備介紹,前海將建設“萬千百十”工程,服務香港產業結構優化。該工程的目標是:到2020年,前海由港資開發的建筑面積超過900萬平方米,在前海開展商務活動和就業的香港永久性居民超過10萬,吸引1萬家香港企業落戶﹔孵化1000家有發展潛力、創新整合能力較強的香港企業,力爭港資服務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在前海孵化成型的港資創新型企業超過100家﹔在前海建立面向香港優勢和特色產業的10個港企聚集基地。前海的發展前景,讓人無限期待。(本報記者 易運文)

| 相關專題 |
| · 熱點·視點·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