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李方祥:領導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

2014年01月20日15:10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領導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我國今后一個時期的全面改革作出了重大戰略部署,影響深遠、意義重大。領導這樣一場極其復雜、艱巨的改革,沒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是不可能順利推進的。對此,《決定》明確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確保改革的正確方向

我們黨不僅是改革的倡導者、推動者,同時也是改革事業的領導者。我們的改革是有原則、有立場的,這歸根結底表現為改革從根本上說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我們黨從倡導新時期改革事業的開始,就十分注意方向問題。鄧小平在1985年8月會見外賓時明確指出:“在改革中堅持社會主義方向,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所謂社會主義方向,不是抽象的,在此次會見中鄧小平具體談到兩個涉及社會主義方向的重大問題,即所有制和分配問題。他指出:“社會主義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為主體,二是不搞兩極分化。”公有制或者說國有經濟,這是社會主義制度和人民民主專政國家政權的基礎,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礎。實現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原則。

鄧小平提出的這個問題是我國35年改革始終堅持的一個根本原則,也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基本前提。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強調指出:“改革開放的旗幟必須繼續高高舉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方向必須牢牢堅持。”這一重要精神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決定》在總結我國改革的成功經驗時明確指出:“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確保改革正確方向。”而這一切,應當歸結為我們黨制定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正確的政治路線,這就是黨的基本路線。隻有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才能確保既不走老路,也不走邪路,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深化黨的建設各方面制度的改革,進一步提高黨領導改革、推進改革的能力和水平

《決定》的一個突出亮點是明確提出,要緊緊圍繞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執政方式,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同時,《決定》還從完善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創新基層黨建工作、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等方面,對加強和改進黨的自身建設作出了具體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有新意的觀點。

提出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並把它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整體之中,這是新時期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進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一個嶄新問題。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具有90多年悠久歷史的政黨,是一個具有60多年全國范圍執政歷史的執政黨。在黨自身從誕生、幼年到成熟的發展中,形成了一系列比較穩定、相對成熟的制度。這些制度從總體上既保証了我們黨的健康發展、壯大,保証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又保証了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各項事業的能力和水平,從而使黨的建設逐漸走向科學化。但是,這些制度的形成,既有革命戰爭那個特定年代的產物,也有來自學習蘇共的經驗和做法,還有來自我們黨立足黨情、國情基礎上的獨創。黨的建設的這些制度,早已與我們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緊密地融合在一起。其中,有的經過長期實踐証明是行之有效的,是黨自身健康發展所必不可少的﹔有的已經明顯滯后,或不適應世情、國情和黨情的變化﹔有的過去曾經起到重要作用,但現今不能夠有效解決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有的則是制度不健全或缺乏制度剛性,等等。這些都迫切需要在全面推進改革中加以改進和完善。

《決定》在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上,採取穩步推進的方針,既堅持了過去經過實踐証明行之有效的制度,同時又吸收借鑒國外先進的經驗。比如關於黨的紀檢體制和制度的改革問題。中共十二大通過的黨章規定,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實行同級黨的委員會和上級紀委的雙重領導體制。這種雙重領導體制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其體制和制度的弊端也日益顯現,特別是地方紀委受制於同級黨委,無法獨立開展監督工作。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改革和完善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此后10多年中央先后推行了一系列紀檢體制改革,為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深化黨的紀檢體制改革積累了經驗。《決定》明確提出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體系,提出推動黨的紀律檢查工作雙重領導體制具體化、程序化、制度化,強化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領導,等等。這一重大改革方向,是從我們的黨情出發,立足於長期實踐探索而對黨的紀檢制度和體制做出的重大調整。

最近,黨的歷史上第一個黨內法規制定工作五年規劃《中央黨內法規制定工作五年規劃綱要(2013-2017年)》正式發布,決定對涵蓋黨的建設和黨的工作主要領域的現有黨內各項制度進行全面梳理,並抓緊制定和修訂一批重要黨內法規,力爭經過五年努力,使黨的建設更加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這一規劃是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深化。

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歸根結底在於對黨的領導充滿信心

我國改革已經走過了35年不平凡的歷程,從局部領域的改革已經延伸到覆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制度等各個領域的改革,從突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深入到破除利益固化等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的攻堅期和深水區。回溯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對黨的領導的信心植根於黨的光榮歷史。習近平總書記說,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這句話充分體現了豐富的歷史辯証法,它告訴我們,學習我們黨的歷史,可以從中增強我們對黨的領導的信心。我們黨在其90多年的歷史上,完成了推進了三件大事,即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三件大事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不可逆轉地結束了近代以后中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命運,不可逆轉地開啟了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軍”。特別是改革開放35年來,中國取得巨大的歷史性成就舉世矚目,而這一切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可能實現的。近代以來中國政治舞台上,沒有哪一個政黨能夠像中國共產黨這樣對中華民族的進步起到如此巨大的推動作用。

當前,我國改革已經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改革面臨的矛盾之多前所未有,改革面臨的難度之大也是前所未有。中國的改革事業處於一個新的重要關頭,能否克服重重障礙和阻力,能否化解來自各方面的風險和挑戰,能否在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解決上有所突破和推進,直接關系到改革事業的成敗,這客觀上必須依賴中國共產黨這樣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來凝聚中國力量。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鮮明地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確立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在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同執政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是密不可分的。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緊緊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推進改革,這是我們黨立於不敗之地的根基,也是我國改革事業順利推進的前提。歷史証明,我們黨具有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完全有能力不斷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工作方式,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為改革開放提供強有力的政治保証。

(作者為福建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

(責編:吳斌、程宏毅)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