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如何認識擴大沿邊開放的戰略意義

2014年01月08日09:2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如何認識擴大沿邊開放的戰略意義

我國陸地邊境線總長2.28萬公裡,同14個國家毗鄰。沿邊139個縣級行政區土地面積合計200萬平方公裡,總人口2450萬,分別佔全國的20.8%和1.8%,分布著45個少數民族。沿邊地區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儲備基地和安全屏障,也是我國少數民族聚居地,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決定》明確要求擴大沿邊開放,對於優化開放空間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構建和諧周邊環境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第一,擴大沿邊開放有利於優化開放空間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有利於增強沿邊地區自我發展能力,把區位優勢轉化為開放的優勢和發展的優勢,縮小同沿海和內陸地區發展的差距﹔也有利於促進開放空間逐步從沿海向沿邊延伸,打造東西呼應、海陸並進的空間開放格局,促進沿海、內陸、沿邊區域協調發展。第二,擴大沿邊開放有利於構建和諧周邊環境。沿邊地區民族社情復雜,周邊局勢內外關聯,發展上的差距容易觸發民族宗教和邊疆穩定問題,為境外敵對勢力所利用。國際金融危機推動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加速調整,戰略重心加快東移。擴大沿邊開放既有利於我國同周邊國家拉緊利益紐帶,增強戰略互信,實現互利共贏,也有利於促進民族團結、穩邊興邊。第三,擴大沿邊開放有利於拓展能源資源戰略通道。我國周邊國家資源豐富,14個毗鄰國家和伊朗的石油儲量佔全球的20%、天然氣儲量佔42%、鐵佔34%、銅佔23%、鎳佔23%、鎢佔27%,是大國競相爭奪的新興能源基地和重要戰略地區。推進沿邊地區開放開發、加快建設周邊國際大通道,合作開發周邊國家的能源資源,有利於緩解日益增長的國內資源緊缺,降低我國對遠洋資源來源地和運輸通道的依賴風險,實現我國能源資源戰略通道的多元化,保障國家經濟安全。

目前,擴大沿邊開放具備諸多有利條件。從1992年開始,國務院先后批准丹東等14個城市為邊境開放城市,設立了黑河等15個邊境經濟合作區,開放120多個口岸和臨時過貨點,其中陸路一類口岸60多個,鐵路、公路、航空、水運、光纖電纜以及管道運輸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立體開放格局正在加快形成。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興邊富民行動規劃等涉及沿邊地區擴大開放的一系列重大發展戰略深入實施,有效帶動了沿邊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沿邊地區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對外經貿合作規模持續擴大,教育、文化、社會事業快速發展。邊境貿易、周邊投資合作等成為沿邊省區開放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沿邊省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為加快沿邊地區開放奠定了較好的基礎,此其一。其二,沿邊地區發展潛力巨大。我國陸路邊境線總長居世界第二位,陸地毗鄰國最多,輻射區域大,開放空間廣闊。廣西是東盟合作高地,雲南、西藏是向西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新疆、甘肅是向西開放基地,東北三省和內蒙古是東北亞開放重要樞紐。周邊國家有的能源資源富集,有的市場潛力巨大,大都處於經濟社會較快發展的上升期,同我國合作發展的願望十分強烈。我國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互利共贏,同周邊國家共同搭建的合作平台和機制日益完善。我國沿邊地區同周邊國家地緣相近、經濟互補,深化互利務實合作具備先天條件。還有,目前我國支撐沿邊擴大開放的能力顯著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不斷上升,為擴大沿邊開放提供強大支撐。沿海地區對外開放的成功實踐,為沿邊地區擴大開放提供了寶貴經驗。(新華網北京1月8日電)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