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

實施開放帶動戰略 建設內陸開放高地

河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2013年12月30日09: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構建區域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作為典型的農業大省和重要糧食主產區,河南省近年來主動實施開放帶動戰略,努力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不斷邁上新台階。

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就是通過消除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水平,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激發各種要素活力,增強地區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形成拉動經濟並帶動周邊區域發展的增長引擎。作為一個內陸省份,河南省城鎮化水平相對落后,人均收入相對較低,產業技術水平和企業創新能力相對不強,發展方式轉變和“三化”協調發展任務艱巨,外貿和利用外資規模相對較小,對外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這反映了中西部地區開放型經濟發展的一般特征。同時要看到,巨大的市場潛力、雄厚的工業基礎、優越的區位條件以及豐富的資源和勞動力,構成了河南省開放型經濟發展的獨特優勢。為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河南省實行更加積極的開放戰略,創新開放型經濟發展模式,努力探索內陸開放高地建設的新路徑,為構建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奠定堅實基礎。

以體制機制完善為保障,優化內外聯動軟環境。隨著區域競爭日益激烈,軟環境成為影響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軟環境是區域經濟內外良性互動的堅實基礎。加快推進以政策法規為基礎的體制建設和以市場體系完善為主要內容的機制建設,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的軟環境質量,是河南省強化競爭優勢、發揮比較優勢、增強開放型經濟發展后勁和潛力的戰略舉措。中原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為河南省開放型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有助於提升河南省軟環境的吸引力,為擴大利用省外資金、加快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軟環境建設的核心是以完善的政策法規規范政府行為,提高政府服務意識和效能,引導市場有序運行,努力構建規范的開放型經濟秩序,降低區域內部投資和經營的制度成本﹔逐步擺脫對政策性激勵的過度依賴,積極推進區域制度改革與創新,加快構建制度性激勵機制,增強區域經濟的穩定性與可預見性。

以區際開放與合作為依托,增強開放型經濟內生動力。河南省承接東西、聯系南北,在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整體格局中發揮著戰略紐帶作用,發展開放型經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通過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加強與周邊和沿海地區的合作與交流,河南省積極進行各種層面區際合作的探索,支持建立了晉陝豫黃河金三角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加快實施中原經濟區建設,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區域以及關中—天水等中西部區域的合作,推動舉辦各種類型國家級及區域性經貿活動,區域開放合作平台建設不斷取得突破。建設內陸開放高地,要求我們持續推進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內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努力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加快實現開放型經濟跨越式發展。與沿海開放型經濟發展較多依賴對外開放和國際市場不同,內陸地區開放型經濟發展更多依靠國內市場和區際開放所形成的地區間經濟融合。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區域間制度與政策趨同性日益提高,區際經濟壁壘不斷降低,區域經濟發展進入協同合作、創新發展的新階段。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應以區際開放與合作為依托,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河南省資源、能源、勞動力和市場等方面的優勢,科學利用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集聚機制,進一步優化區域分工,努力形成區域優勢互補、特色發展、聯動發展的良性競爭格局,大力發展內需型經濟,增強開放型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以承接產業轉移為抓手,實現產業深度對接。作為中原經濟區建設主體和全國承東啟西的經濟樞紐,河南省承接產業轉移具有獨特的區位、要素稟賦優勢和巨大的市場潛力。推進內陸開放高地建設,應以此為抓手,努力實現與東西部地區產業的深度對接和錯位發展,並以此為契機逐步融入世界分工體系,不斷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全方位、多層次有序承接產業轉移,努力引進外部高端要素,尤其應重視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級人才的引進,充分發揮外部投資的示范效應和溢出效應,利用和提升河南省既有優勢,促進本地要素培育和市場整合,推動區域內分工深化發展,完善和發展現代產業分工體系,壯大優勢產業,打造優勢產業鏈。以承接產業轉移為抓手,抓住國內外產業結構調整機遇,積極鼓勵和引導區外資本投向現代農業、高端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以及生產性服務業,提高省內企業發展活力和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市場競爭力,鞏固河南省作為全國糧食生產基地和“三化”協調發展示范區的地位,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打下堅實基礎。在積極承接產業轉移的同時,還應根據省內經濟發展實際,堅持走特色發展之路,努力實現與東西部地區的錯位發展,以促進並深化區域間合理分工體系的發展,打破地區經濟與市場分割,推動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實現產品、要素和服務在更大范圍內的健康循環,以東中西地區間的良性互動更好促進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以集聚區為開放主平台,提升企業自我發展能力。2008年以來,河南省堅持實施以產業集聚區建設帶動本省投資增長與經濟發展戰略,積極推動產業集聚區發展,180個產業集聚區已成為拉動河南經濟增長、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載體和擴大開放的重要平台,已成為河南省招商引資的主平台,在擴大利用省外資金和推動貿易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對全省經濟的拉動作用日益突出。作為河南省加快“三化”協調發展和“三大體系”(現代產業體系、現代城鎮體系和自主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依托,集聚區各項功能的發揮與強化有賴於區內集聚企業自我發展能力的不斷提升。推動產業集聚區跨越式發展,發揮集聚區對河南省經濟發展的輻射與引領作用,應通過有針對性的招商引資,努力引入高成長性項目,不斷加快集聚區內主導骨干企業和龍頭企業的形成和發展,促進產業鏈的延伸和市場多元競爭主體的形成,強化企業創新主體的作用,充分發揮企業間的競爭和分工協作效應,增強企業間的關聯性和上下游企業間的聯系。

以擴大規模、優化結構為導向,加快對外貿易發展。與我國整體經濟發展較多依靠國際貿易驅動不同,河南省對外貿易發展相對滯后,貿易發展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經濟開放所實現的靜態分工利益和動態增長利益相對較少,地區經濟發展更大程度依賴區域經濟內循環。河南省外貿依存度不僅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也低於中西部地區大多數省份。在內陸開放高地建設中,應進一步發揮貿易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充分抓住國內外產業轉移的機遇,積極承接出口加工項目,加快建設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和承接服務外包示范基地,鞏固和提升河南省在承接東西、聯系世界中的分工紐帶作用,努力擴大對外貿易規模,優化貿易結構,高度重視傳統優勢產品的出口,大力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不斷拓展高新技術產品外需市場,實施更加積極的進口戰略,增加先進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進口,強化貿易在促進地區技術進步、要素培育、產業轉型升級以及制度變革中的作用。

(執筆:楊健燕)

《 人民日報 》( 2013年12月30日 07 版)

(責編:吳斌、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