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為農業現代化提供金融支撐

——訪人民銀行哈爾濱中心支行行長王迅
2013年12月19日14:38   來源:黑龍江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為農業現代化提供金融支撐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而今年4月,國務院批准了《黑龍江省“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方案》,將我省現代農業改革試驗上升到國家戰略,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加快推進農村金融改革與創新,為農業現代化加快發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撐。那麼我省金融業將怎樣抓住機遇加快推進現代金融改革,更好地服務現代農業?近日,記者採訪了人民銀行哈爾濱中心支行黨委書記、行長王迅。

記者:近年來,我省現代大農業快速發展,那麼請您介紹一下我省金融業服務現代農業的現狀如何?

王迅:在現代化大農業發展的帶動下,近年來,我省農村金融改革創新步伐加快,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和服務功能日益完善,金融支農力度不斷增強,但受制於農業經濟體制機制的制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還面臨諸多障礙。特別是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能抵押嚴重制約了土地適度流轉和規模經營,大型農田水利建設、農機裝備制造與應用、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建設、農業科技研發及科技成果轉化等,也因農村各類產權登記、交易市場不健全難以得到金融支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對破除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建立健全適合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型農村金融體系提供了制度支撐。我省金融業要抓住機遇,堅持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加快推進現代農業金融配套改革,力爭在我省“兩大平原”地區率先建立“機構完備、配置合理、結構優化、競爭高效”的現代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為加快創新符合現代農業需求的金融產品和融資模式,推進現代農業與現代金融協調發展投石問路。

記者:我們知道要想更好地服務現代農業,就需要以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為導向,完善金融惠農富農政策體系建設,您認為該採取哪些具體措施實現金融惠農富農?

王迅:具體來說,要加強財稅杠杆與金融政策的有效配合,完善地方財政獎補機制,建立省級涉農貸款增量獎勵基金。建立由財政支持的農業風險基金,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遭遇市場價格大幅度下降等重大損失時給予適當補償。充分發揮貨幣信貸政策工具的導向作用,引導更多信貸資金投入農村地區,保障金融機構農村存款主要用於農業農村,構建農業信貸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對擴大涉農信貸投放有合理資金需求的金融機構,建立新增支農再貸款限額與涉農貸款新增比例挂鉤的機制,加大對“兩大平原”地區的支農再貸款支持力度。發揮再貼現引導信貸投向的作用,支持“兩大平原”地區金融機構對涉農、小微企業及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票據優先辦理貼現,促進農業規模化生產發展。

以推進農村金融機構改革為著力點,完善農村金融市場體系。通過政策吸引、環境改善等措施,引進省外及境外金融機構到縣域設立分支機構。探索在農村地區設立民間資本發起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鼓勵省內外法人銀行機構發起設立村鎮銀行,推動村鎮銀行引入民營資本,優化股權結構。鼓勵金融機構和大型農機具生產企業建立金融租賃公司,開展大型農機具融資租賃業務。鼓勵設立農業產業發展基金、政策性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基金和企業財務公司。發展多層次農村資本市場,推動農業企業直接債務融資試點,鼓勵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等融資工具擴大融資規模,加快發展農業高科技企業的高收益債券,引導農業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融資。鼓勵設立農產品期貨經紀公司,積極穩妥拓展農產品期貨交易品種,創新期貨市場服務現代農業發展的運作模式。構建新型農業保險體系,以關鍵農產品保險、主要畜產品保險為發展重點,逐步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積極開發農機具保險、農產品質量保証保險、農房保險等新型產品,不斷豐富農業保險險種。積極探索開辦涉農金融領域的貸款保証保險、信用保險等專項涉農金融保險,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增信。完善農業再保險保障體系,建立並完善財政支持的農業大災風險轉移分散機制和風險准備金制度。

記者:一個好的金融服務平台,一款適合農村生產和生活的金融產品,實際是服務現代農業的真正載體,在這些方面我省有哪些積極的創新和嘗試?

王迅:這就需要金融機構要以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為支持重點,加快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加大對重點領域和新型生產經營主體的信貸支持,鼓勵金融機構積極支持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發展。各銀行機構對資本密度高、機械設備多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開展大型農機具抵押,可採取“銷售商或生產商保証擔保+農機具抵押”的模式。引導金融機構適應農業生產經營體制創新的需求和變化,開展由“零售式”向“批發式”轉變的農村信貸服務模式,降低信貸成本。通過銀團貸款、融資平台貸款、融資租賃等多種方式為大型農業項目提供融資服務。根據現代農業產業鏈條長的特征,健全“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戶”、“企業+家庭農場”等農業產業鏈服務模式。創新“訂單+保單+信貸”、“訂單+保單+期貨+信貸”等有效分擔農村金融風險的訂單融資業務。拓寬抵質押范圍、創新擔保方式,開展擴大擔保物范圍試點,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林地承包經營權、補貼款、擬購置農機具股權、債權、專利權、商標權等納入抵押擔保范圍。研究出台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辦法,推動金融機構辦理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並對土地經營者提供長期低息貸款。搭建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登記、評估、流轉等中介服務平台,努力實現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在“兩大平原”地區全覆蓋。

以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為目標,搭建符合城鎮化建設新要求的金融服務平台。探索建立現代農業投融資綜合服務中心,構建民間資本與農業項目對接平台,為資金供需雙方提供溝通渠道,引導民間資本流向“三農”領域。開展民間資本登記服務中心、民間資本管理公司業務試點,有序對接民間資金供給和需求,推動民間融資陽光化、規范化發展。積極搭建“政銀農”合作平台,加強省市縣三級金融服務中心建設,實現“政銀農”對接的信息化、網絡化和常態化。改善農村支付服務體系,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在金融服務空白鄉鎮和經濟貧困縣設立農村金融服務站。拓展銀行卡助農取款功能,開展查詢、轉賬、繳費等業務,實現行政村鎮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優化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加大縣域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信息數據庫建設力度,推進將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納入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在信用評定基礎上對示范社開展聯合授信,增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融資能力。(記者 李播)

(責編:吳斌、程宏毅)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