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劉法峰:改革越深化 越要“為人民”

2013年12月05日14:48   來源:解放軍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改革越深化,越要“為人民”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戰略部署,推進這項偉大事業,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作為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作為人民的子弟兵,惟有發揚我軍光榮傳統,真心學人民、真情愛人民、真誠為人民,牢牢維系與人民群眾的魚水深情,才能源源不斷地從廣大人民群眾當中得到精神滋養、獲得前進力量,為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創造良好環境。

沒有群山的綿延,就沒有長城的巍峨﹔沒有江海的托舉,便沒有浪花的美麗。毛澤東同志曾說,人民是中國革命勝利的錦囊妙計。陳毅同志也曾感慨,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感恩人民、學習人民,就是培固我黨我軍的勝利之源,也是我們的永恆課題,決不能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了出發的理由。不忘記根本貴在強化宗旨意識,深味“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的內涵,深悟“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的喻義,深思“人民是江山”的警示,切實弄清“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等本源問題。在完成精神尋根之旅中烙深群眾觀點、堅定群眾立場,使宗旨意識融入血脈靈魂。不迷失方向重在用傳統熏陶激勵,注重在歷史的剪影中、在戰爭的奇跡裡感悟人民的深厚偉力,深化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的情感認同,悟透“聯系群眾魚得水,脫離群眾樹斷根”的道理,始終做到把人民利益高高舉過頭頂。

盡管當前國情軍情發生了深刻變化,但是“愛人民”的情懷始終不能變,“為人民”的傳統始終不能丟,相反,更要倍加鑄牢與人民群眾的深情。歷史已經反復証明,沒有和諧穩定,便沒有繁榮昌盛。不可否認,半個多世紀無大仗、三十多年無戰事,一定程度上淡漠了軍民間的理解與感情,在軍民間浮蕩出一些不和諧音符。然而,愛人民如修千裡之堤,須防因螻蟻而穴潰﹔如修百尺之室,須防因突隙而煙焚。要搞好軍民團結,維護我軍形象,就決不能讓歪理消解正氣,積極澄清在涉軍問題上的種種錯誤認識,運用反面事例剖析現實危害,多算軍民團結政治賬,少算利益得失經濟賬,牢固樹立顧全大局的意識,始終保持健康心態。不能讓困惑滋生怨氣,積極消解社會上一些負面事件所引發的負面情緒,講理解人民的導向不含糊、抓尊重人民的導向不放鬆,始終保持寬闊胸懷和子弟兵本色。同時,決不能把人民群眾的厚愛當作搞特權、耍威風的資本,不因人民群眾的擁戴而妄自尊大,滋長脫離群眾的官氣,而要從人民群眾不滿意的地方改起,堅持檢查督導與示范帶動互促共進,正面引導與從嚴懲治雙向並重,始終維護文明之師的良好形象。

改革越深化,越要升華“為人民”境界,保持與人民群眾的魚水深情。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維護和發展人民的利益,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題中之義,更是增強黨的凝聚力和對人民向心力的重要保証。作為一支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要一如既往地贏得人民的尊重和擁戴,貴在忠誠履責、勇於擔當,不斷在維護人民利益上積極作為、主動作為。始終秉持群眾至上、先民后己的情懷,堅持站在國家經濟社會改革發展的大局考慮問題,堅決把人民的利益擺在首位。

赤誠為人民,就要在強軍目標的指引下,以擔當歷史使命的激情,以“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的危機意識和緊迫感,積極在新軍事變革中錘煉核心軍事能力,不斷為國家和人民利益的維護和拓展提供戰略支撐,把利益邊界變成我軍的能力邊界、力量邊界。同時,著眼服從和服務於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積極參加和支援地方經濟社會建設,多辦駐地需要、群眾歡迎的好事實事,維護好軍民團結,搞好軍民協作,贏得發展支持,在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中實現富國與強軍。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