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肖安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

肖安鹿
2013年12月04日16:03   來源:甘肅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在文化建設上提出了四個“必須堅持”,即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這四個“必須堅持”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是我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根本要求。這是因為文化在本質上是人類的創造, 它天然地具有群體的性質。 任何一種文化一旦離開了人類這個主體,失去了與群體的聯系,它就必然走向衰落,甚至死亡。另一方面,文化作為民族的血脈和人民的精神家園,其核心功能是改造人、塑造人,凝聚人心、加強認同,規范調控,也就是所謂 “化”人,這裡就有一個價值導向、發展方向的問題。即拿什麼樣的文化去“化”人,把人“化”成什麼樣的人。因此,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既是充分尊重和維護人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和文化權利,依靠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來推動文化繁榮發展的必然選擇,同時又對我國的文化建設提出了明確的價值取向發展方向,這就是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當前我國文化建設正處在發展機遇最好、發展速度最快的時期。但從總體上看,當前文化發展同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完全適應,束縛文化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尚未根本解決,文化在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等方面的作用還未得到應有發揮。因此,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揮文化建設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作用,就必須進一步推進文化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

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推動政府部門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 的要求,推動我國文化體制改革從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向緊緊圍繞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躍升,其預期目的就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進一步解放文化生產力。 為此,十八屆三中全會在全局層面提出了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優勝劣汰,促進文化資源在全國范圍內流動”﹔在文化產業發展上,“推動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並重組,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上,“鼓勵社會力量、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培育文化非營利組織”。這一系列的政策指向,釋放了十分明確的改革信號,即我國文化體制下一步改革的重頭戲,是緊緊圍繞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做文章,這既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打破原有利益格局,突出改革的整體性、全面性和協同性,進一步理順文化各部類的關系,理順文化行政部門與所屬企事業單位的關系﹔又要具備更強的管理能力與更高的管理藝術。任何一種文化都是以意義為魂、以內容為王的,所以,無論文化體制機制怎麼創新改革,正確的思想導向不能改,以社會效益為首不能改。在生產經營機制上一定要放開,但在思想內容上一定要管好。緊緊圍繞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做文章,絕不意味著政府可以放棄自己的管理責任,這是對人民負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必然要求。

(作者系甘肅省委黨校文史教研部主任、教授)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