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三中全會精神專家談

唐開康:公平競爭的市場體系是改革最大紅利

2013年12月03日08:53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公平競爭的市場體系是改革最大紅利

  要對國有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逐步實行去行政化。對必須國有控股經營的自然壟斷行業,也要實行以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特許經營、政府監管為主要內容的改革,放開競爭性業務。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筆者認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的關鍵,是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體系。在這種體系下,商品和要素能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及銷售主要由市場價格機制決定,消費者可以自由選擇、自主消費,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促進優勝劣汰,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當前,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體系的主要障礙,是市場壁壘和行業壟斷。設置市場壁壘是為了保護既有的市場格局,獨佔行業壟斷是為了抑制可能發生的競爭。市場壁壘是市場經濟的障礙,行業壟斷則是公平競爭的天敵。

  在市場壁壘中,對市場競爭危害最大的是體制性壁壘或行政壁壘,往往通過許可証制度、核發執照、原材料管制等方式,限制新企業的進入。以民營醫院為例,雖然政府有關部門有明確的政策規定,但民營醫院很難進入醫保定點范疇,其醫務人員在專業技術人員職稱晉升、學術交流等方面,也受到衛生行政部門和學術團體的忽視。一些行業由於已經習慣這種行政壁壘的好處而形成路徑依賴,根本沒有想到或者願意形成以競爭為導向的行業企業優勢,比如規模經濟、客戶忠誠度、絕對成本優勢、產品差別化等。

  與之相對應的行業壟斷,主要是一些國企特別是央企的行政性壟斷,其中不排除先天的資源壟斷,其行為主要有訂立協議固定價格、限制產量、劃分市場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建設公平競爭的市場體系就要消除壁壘、打破壟斷。

  首先,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實行統一的市場准入制度,在制定負面清單基礎上,各類市場主體可依法平等進入清單之外的領域。要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消除各種隱性壁壘。其次,要對國有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逐步實行去行政化。對必須國有控股經營的自然壟斷行業,也要實行以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特許經營、政府監管為主要內容的改革,放開競爭性業務。最后切實落實政府主管部門的監管責任。要改革市場監管體系,實行統一的市場監管,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

  在反壟斷上,特別要發揮好政府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彌補市場失靈的作用。政府部門要勇於向壟斷行為“開刀”,尤其要睜大眼睛,盯緊那些佔據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防止其濫用支配地位。近期,國家發改委及其相關部門進行的對一些企業的反壟斷調查不斷展開並開出了罰款,主要是針對外資在華企業的壟斷行為,相信不久會逐步針對國有企業及其他企業進行類似調查。《反壟斷法》自2008年8月施行以來,有關部門陸續出台了司法解釋和實施細則。這部法律集中對目前社會中大量存在的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經營者集中等三類行為作出規制,並對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的行政壟斷作出規制,有效防范用行政權力抹殺市場競爭。對最高法院正在審理的奇虎360與騰訊QQ互聯網反壟斷第一案,各界充滿期待,不管最終結果如何,它都會具有深遠的標杆意義。

  總之,隻有消除壁壘、打破壟斷,才能公平競爭,讓各行各業充滿生機活力﹔企業隻有公平參與市場競爭,才能有源源不斷的動力追求技術進步、產品創新,為經濟轉型提供“源頭活水”。

  (作者為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際商學院副教授)

(責編:王金雪、常雪梅)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