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家衛計委:醫改將更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
醫改的話題一直深受公眾關心。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問題的決定》中對醫改相關改革方向提出了要求。醫改將怎樣更好的往前走?國家衛生計生委體制改革司副司長、國務院醫改辦政策組負責人傅衛29日參加網站在線訪談時表示,從四年多的改革實踐來說,深化醫改取得了重大的階段性成效。
傅衛介紹,2009年3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同時提出到2020年醫改的改革目標。2013年3月,國務院制定了“十二五”期間的醫改規劃,明確了未來四年醫改的規劃目標,突出了三項重點任務,要加快建立全民醫保體系﹔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積極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同時也要統籌推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人才隊伍建設、衛生信息化建設、社會力量辦醫等配套改革。
“從四年多的改革實踐來說,各項改革任務都在平穩有序推進,深化醫改取得了重大的階段性成效。”傅衛說,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各項醫改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新進展,基本醫療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的新機制也進一步鞏固完善,公立醫院改革的試點正在穩步推進。醫療保障制度已經基本實現全覆蓋,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健全,衛生服務可及性明顯改善,群眾的醫療需求在進一步釋放,健康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三中全會決定發布之后,醫改的前行方向成為很多網友關心的話題。對此傅衛表示,三中全會的決定全面部署了我國深化改革的目標原則和任務要求,改革的決定也為持續推進醫改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動力。與“十二五”醫改規劃等醫改文件相比,決定既有對醫改政策的強調和延續,同時又有進一步具體要求和新的提法。
傅衛說,一方面,三中全會的決定中重申了統籌推進醫療保障、醫療服務、公共衛生、藥品供應、監管體制這五方面的綜合改革,強調了要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加快公立醫院改革,健全全民醫保體系,加快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障和救助制度等改革要求。
另一方面,三中全會的決定對醫改也有一些新的要求和提法,包括健全網絡化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運行機制,建立科學的醫療績效評價機制和適應行業特點的人才培養、人事薪酬制度,提出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優質資源的縱向流動,要加強區域公共衛生服務資源整合等任務要求,而決定中關於轉變政府職能、創新社會治理以及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等也給下一步深化醫改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想在今后貫徹落實三中全會、推進深化醫改工作中,可能需要我們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更好地優化改革路徑,凝聚改革力量,把解決群眾看病就醫問題作為改善民生、擴大內需的重大的戰略任務做好、做實。”傅衛說。
對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如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在置中的作用?
傅衛認為,我國現實情況是衛生資源總量是不足的,結構也不是很均衡,更多的資源是集中在城市地區,所以也造成現在的供需矛盾,特別是隨著全民醫保的進一步覆蓋,從供給方面來說是總量不足,結構也不平衡,從需求方面來說,群眾的健康需求在不斷增長,而且呈現多層次、多元化的變化,所以,供需矛盾還是存在。
“在現實情況下,必須發揮政府和市場的合力,才能更好地滿足群眾的需求,來解決看病就醫和健康的問題。全靠政府難以滿足群眾多樣化的需求,單靠市場恐怕也不能保証醫療服務的公平性,所以必須通過區分基本和非基本的健康服務,實現兩者的協調發展。”傅衛說,“深化醫改工作重點是要保障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來促進公平享有,因此更加強調政府的主導,調動社會力量來共同參與。在滿足多元化、多層次的健康需求方面,應採取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也就是既要繼續堅定不移地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堅持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一個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同時要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政策的引導,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來引入社會資本,擴大醫療服務的供給,大力發展健康服務業,來滿足群眾多層次、多元化的醫療和健康的需求。
傅衛表示,醫改是世界性難題,我國醫改更是面臨著發展、改革、管理等各方面的綜合挑戰,目前醫改向縱深在推進,涉及到更多的體制機制的改革及利益格局的調整,同時也面臨一些新形勢和新要求,這都更加需要加強統籌協調,不斷開拓創新,推動醫改能夠在重點的領域和一些關鍵環節取得新的突破。(新華網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 李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