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南方日報評論員:積極推動政府職能轉變

——五論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
2013年11月27日14:08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積極推動政府職能轉變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必須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毫無疑問,改革開放35年來,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行政體制改革,政府職能已經發生了很大轉變,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得到了大幅壓縮,一個符合“精簡、統一、效能”原則,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現代政府管理體制框架已基本形成。

作為深化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廣東一直以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抓手,通過簡政放權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截至去年12月底,廣東省級已公布3批行政審批事項調整改革目錄,共調整審批事項483項,其中取消231項、轉移88項、下放和委托管理164項。今年3月,廣東推出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又一項重磅舉措——出台《廣東省企業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方案》。這一方案最大的亮點,就是對省核准權限內的28類項目進行分類改革,其中不涉及公共資源開發利用的項目一律取消核准,改為備案管理。廣東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領域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減、放、轉、並”改革已經取得積極成效,矢志把政府“行政審批權”關進制度“籠子”裡,充分詮釋了國家賦予的“先行先試”的角色定位。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廣東也進入調整政府自身權力配置的“深水區”。現實中,市場化改革不到位、不徹底、不規范,與政府職能越位、錯位、缺位同時並存,轉變政府職能的迫切性愈發明顯。毫無疑問,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是各項改革中難度最大、復雜性最強的,這是政府的自覺改革、自我改革,涉及中央和地方各個層級,涉及部門、地方利益,涉及統籌協調,由此,更需要各級各部門的自覺、膽識、決心和勇氣。要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最關鍵就是轉變政府職能,切實把政府工作的重點轉到提供公共服務上來,做政府該做的事,從不該從事的領域逐步退出來。具體來說,要從職能轉變上進一步推進政企、政事、政社分開,在體制、機制上著重從行政審批、行政許可、資質認定、項目收費、工商登記以及社會組織管理等入手,簡政放權,最大限度給各類市場主體“鬆綁”,通過對市場准入的調整,變事前審批為事后監管,在活力與秩序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過去容易改革的事項已基本完成,下一步要啃的便是“硬骨頭”,轉變政府職能便是其中的一塊。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政府能否實現有效限權、放權,能否優化政府機構設置、職能配置、工作流程,是能否有效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完成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環節。下一步,要進一步優化政府職能體系,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政府則把更多精力放在加強社會管理、改善公共服務上﹔要規范政府的履職行為,規范和約束行政權力,完善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加強行政權力監督﹔要積極改進政府管理服務方式,如果說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硬轉型”,那麼改進政府管理服務方式就是“軟轉型”。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簡政放權、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是積極穩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任務,也是新一屆中央政府開局要辦的“第一件大事”。廣東承擔著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先行先試”的重任,推動改革需要自我削權的決心,觸動利益需要壯士斷腕的勇氣。勇立改革潮頭的廣東,自當無愧於改革開放先行地的歷史使命,自當率先成為全國“行政審批項目最少、行政效率最高、行政成本最低、行政過程最透明”的先行區。

(責編:王金雪、程宏毅)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