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南方日報評論員: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四論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
2013年11月26日09:56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著力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完善現代市場體系都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

作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廣東是最早進行現代市場體系開拓建設的地區,也是最早獲得現代市場體系建設帶來好處的地區。改革開放是一個既破又立的過程。破,就是要破除舊機制、舊思想﹔立,就是要建立新機制、新思想。現代市場經濟有三條基本規律:價值規律、供求規律和競爭規律,廣東改革實際上就是從這三條規律入手既破又立的。早在1980年,廣東就以放開塘魚價格為突破口,進行物價、流通體制改革,這實際上就是引入價格機制。以價格機制為突破口,通過建設特區突破計劃體制,通過包干責任制進行國企改革,通過“三來一補”吸引外資,處於中國改革大敘事下的廣東改革史由此書寫了輝煌的篇章。

回顧歷史是為了啟示當下。在改革過程中,我們越來越認識到,隻有尊重市場規律,市場才能激發出活力,社會才能有序發展,國家才能繁榮昌盛﹔相反,如果不尊重市場規律,試圖用這樣那樣的手來代替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發展就會停滯甚至倒退。30多年來,社會主義現代市場體系初步建立,但同時也存在很多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還沒有完全形成,在很多地方還有一些妨礙全國統一市場的各種規定和做法,行政壟斷和地方保護主義仍然存在,阻礙了各市場主體的競爭,降低了市場運行的效率。

正因此,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對廣東來說,雖然總體市場化程度在全國處於前列,但同樣存在市場規則不夠透明開放、部分領域政府不當干預以及少數壟斷領域定價機制僵化等問題。從經濟轉型的現實需求出發,廣東應著眼於培育公平可持續的經濟內生增長動力,以“負面清單”管理為重點推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讓“非禁即准”成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一個基本原則。近幾年,廣東在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方面取得了很多突破,今后要繼續加大改革力度,為市場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激發市場主體創造活力,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要樹立全國性市場意識和全球化意識。這是因為,全國是一個統一大市場,而我國經濟又已經全面卷入全球化進程。因此,一方面要進一步減少地方封鎖,防止出現各地市場“條塊分割”,實現商品和生產要素在全國范圍的自由流動,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另一方面,要把眼光放得更遠,積極統籌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通過進一步擴大開放,拓展要素和商品交換的空間。此外,應進一步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完善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主要包括破除對非公有制經濟的各種“彈簧門”、“玻璃門”,推動壟斷部門改革,在更寬領域內保障市場競爭。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建設完善的現代市場體系也絕非一日之功。推進工商注冊制度便利化、建立健全社會征信體系、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推進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推進利率市場化……十八屆三中全會在完善現代市場體系的每一個目標都極具針對性,而每一個細分領域的改革在真正推進的過程中又必定困難重重。在改革開放的破冰和初步建設階段,廣東克服困難成為改革開放排頭兵。在改革進入全面深化階段,我們要繼續堅定不移推進深化改革,努力實現“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總目標。

(責編:王金雪、謝磊)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