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三十五年來,中國作為世界經濟發展進程的“主角”,完成了從千瘡百孔、固步自封到世界經濟“發動機”的巨大蛻變,交上了一張人類發展史上優異的“成績單”。三十五年后的今天,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再一次讓我們耳目一新,中央領導集體的科學論斷和思想結晶也為不斷鞏固和擴大改革成果,助力改革發展“一路向上”點亮了“指航燈”。中國有望在不久的將來,再次上演“中國式奇跡”。
改革之路就是一場“趕考行”。 1946年,黨中央離開西柏坡向北平進發時,毛澤東就風趣而深情地說:“今天是進京‘趕考’的日子,不睡覺也高興啊。”此后的六十多年裡,西柏坡意氣風發的“趕考”精神,便以它獨有的中國魅力,開啟了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執政生涯。當下,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讓中國又一次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要想不斷凝聚中國人追夢的力量,進一步助推改革發展浪潮,“趕考”之路還是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全面深化改革,要用“趕考”精神開啟“思想風暴”。思想解放是開啟每一段改革新航程的必然選擇。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成功經驗,讓我們充分的意識到思想的解放與改革的進程總是相互激蕩的。經歷了數十載的跨越式發展,中國不免會殘留一些有悖於社會主義的“利益矩陣”,解放思想、開啟“思想風暴”,就是要吹走固有利益“藩籬”的桎梏,甩掉改革羈絆和發展包袱。因此,唯有時刻保持考核自己、檢驗自己的“趕考”意識,才能杜絕把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當成形象工程和權宜之計,才能真正取得理論上的創新和改革上的突破。
全面深化改革,要用“趕考”精神引領“行動指南”。改革沒有固有模式可以套用,也沒有相似經驗可以借鑒。我們唯一能夠依靠的,就是一代代黨的領導集體不斷摸索的經驗和人民群眾選擇、開辟的道路。當然,改革之路光靠膽子大是遠遠不夠的,還要保証步子穩,畢竟摸著石頭過河多少會有風險,總要先摸清水深水淺再來邁步。一言以蔽之,改革就是要盡全力去破解人民群眾面臨的難題,“四個隻要有利於”也好,“兩個務必”也罷,都要求黨員干部在改革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趕考”能力,用行動高分來贏得人民群眾的認可與肯定。
中國改革的成績只是社會發展的“冰山一角”,也只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萬裡長征的一小步。面對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成就與輝煌不免落滿灰塵,而“趕考”精神卻依舊歷久彌新,它必將穿透歷史,照亮過去、當下和未來,為中國改革發展“一路向上”助力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