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二胎,想說愛你不容易
上周,十八屆三中全會尚未閉幕,一位朋友念叨,說什麼時候能生個二胎就好了。他開玩笑說,四位老人帶一個小孩,“貨源緊張、供不應求”,舐犢情深,難以化解。
誰知,話音剛落,曾經奢望的事馬上有了實現的可能。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二胎。一時,年輕父母們,歡喜雀躍。
我也注意到這樣一條新聞:在部分夫妻喜獲至寶的歡呼中,福建的一對28歲年輕夫婦,卻以“實在養不起”為名,在網上以4萬元“叫賣轉讓”自己的第三個孩子……
這對離譜的夫婦固然逃脫不掉買賣人口的法律指控,但要我說,憧憬與糾結,這多少折射了當下中國夫婦張望於二胎新政門口時的復雜心態。
從國家與社會的宏觀層面講,單獨家庭二胎新政無疑是中國生育政策的一項重大完善和創新之舉。從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完善人口結構,乃至促進家庭幸福、為個體提供多項選擇講,它都是良政。
但具體到個人,面對政策的春風,究竟生不生二胎,其抉擇所折射的文化傳統、社會心態、成本計算,卻頗值得玩味。
在急劇行進的現代化征程中,中國人一面是害怕往日其樂融融大家族的逝去,害怕在城市的鋼筋水泥中,逐漸陷入一種隨著現代性和工業化而來的“小我”隔絕中。老人害怕子女疏離,年輕人則憂懼家庭氛圍的單薄,對贍養老人的負擔更充滿擔憂。所以,從更為長遠的文化傳統和倫理體驗而言,人們希望能多生一個孩子。
但在另一方面,人們對二胎又有一種欲說還休的矛盾情懷。轉型期的中國,也是個激烈競爭的中國,是一個快節奏前進的中國。在這樣的一個社會,延續成人世界的激烈角逐,中國家長人為地為孩子的成長設置了一條“中國式起跑線”,崇尚所謂“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叢林法則。
從早教就開始卡位,進幼兒園則拼爹拼娘拼房,幼兒園的教育也越來越顯現提前小學化的“拔苗助長”氣質﹔漫長的十數年基礎教育中,美術、書法、音樂、舞蹈,各類藝術班挂以素質教育之名,在每個周末的少年宮門口,吸引著年輕的爸爸媽媽、老邁的爺爺奶奶,趨之若鹜,卻擠佔掉孩子做夢的時間﹔更不要說各種奧數班和超負荷作業,早已將學生折騰得精疲力竭,家長又何嘗不是苦不堪言。在這樣一種高成本育子文化中,試問,有幾個家長敢不對二胎三思而后行?
假如這種轉型期的育子文化,本身還有自我改進的空間,那麼,生二胎者所不得不考量的社會成本,恐怕更令人無奈了。
比如,OK,我可以不讓孩子在追逐名校中耗盡一個家庭的有限資源,但是,孩子生病了怎麼辦?醫療保障到位了麼﹔孩子的吃穿住行怎麼辦?安全麼﹔誰敢放棄昂貴的進口奶粉,把孩子的健康下注在那些不靠譜的國產奶粉上?拼爹式蘿卜式招聘何時休,20年后的住房是否還會像今天一樣造就一批批“啃老族”?
無論是讓人感到過於沉重的育子文化,還是個體無法逃避的社會成本,面對生不生二胎的復雜考量,都在折射著轉型期社會心態的功利,折射著個體面臨激烈競爭時的不安全感,也折射著轉型中國的民生保障缺陷。如何打消這些顧慮,尚需我們努力。唯此,更加健康的人口結構、更加幸福的人生,才會如期而至。
但,起碼在今天,二胎,想說愛你還真不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