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網友熱議

《決定》誕生過程是“三大作風”的生動實踐

旗峰論劍
2013年11月19日13:5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11月18日,新華網發布了題為《讓改革旗幟高高飄揚——<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誕生記》的紀實文章。文章以真摯振奮的感情、激昂豪放的筆觸、凝練鏗鏘的語言和活潑有致的結構,向我們展示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份具有劃時代意義改革藍圖的誕生過程。通讀全文,字裡行間,筆者分明感受到黨的“三大作風”貫穿始終,閃爍著時代的光芒。

理論聯系實際是《決定》誕生的基本邏輯起點。理論聯系實際,即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我們黨的最根本的作風。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實際結合起來,是我們黨的成功之本。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選擇一個什麼樣的重大課題,黨內外、國內外都極為關注。黨的十八大閉幕后,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進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肩負偉大使命,回應時代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河北、甘肅、海南、天津、四川、湖北、遼寧、湖南等多地調研考察后,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調查研究的6個重大問題,並且隨著調研的不斷深入和認識的逐步提升,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逐漸清晰了起來。顯然,這是我們黨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刻總結35年改革開放成功經驗,充分認識新時期改革的歷史特點、現實條件、具體任務以及人民群眾對改革的新期待、新要求所作出戰略部署。

密切聯系群眾是《決定》誕生的重要價值取向。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決定力量。中國共產黨無論是領導革命還是領導建設,都堅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全面深入改革也必須強調群眾的主體地位。文章提到,7月22日,農歷大暑時節,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北武漢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所調研,提出如何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性質的前提下完善聯產承包責任制,既保障基本農田和糧食安全,又通過合乎規范的流轉增加農民收入等一系列問題在下一步改革中要好好研究。為深入弄清情況,《決定》起草組立即成立專題調研小組,並委托有關單位,進農村,訪農民,開展有關農村土地問題專題調研。一個個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都是通過文件起草組直接調研、委托調研、聽取專家意見、旁聽政協會議等這樣的調研過程中,體察民情、尊重民意、關注民生,進而不斷得出答案。

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決定》誕生的強大思想動力。《決定》作為全面深入改革的藍圖,並非某特定個人的杰作,她是共產黨人集體智慧的結晶,她從無到有、從起草到完善,既充分體現文件起草組認真而誠懇的自我批評,也得益於黨內的自下而上的批評和來自人民群眾的批評。從4月24日文件起草組第一次全體會議,到11月9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決定》稿起草工作歷經了整整200個日夜。半年多時間裡,文件起草組進行了80余次分組會議,對《決定》稿反復修改。從9月初《決定》征求意見稿下發,不到一個月,文件起草組共收到總計2564條意見和建議,飽含社會各界對改革的深切期待。據悉,《決定》定稿反饋意見的吸收率超過40%,增寫、改寫、文字精簡等修改共539處,覆蓋114個單位,8個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1120多條意見和建議。

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三大作風是中國共產黨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和黨風建設的“傳家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誕生過程,以頂層設計的高度踐行了“三大作風”優良傳統,也向我們傳遞了這樣的信號——黨的“三大作風”不僅不能丟,而且必須把它貫穿於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不斷繼承創新,使之發揚光大。

(責編:趙娟、謝磊)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