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網友熱議

聚焦三中全會公報 期待實現“三個跨越”

文火武山
2013年11月18日15:2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從1978年到2013年,我們用了35年時間,從一個貧窮落后的發展中國家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這是改革開放進程中一個意義非凡的裡程碑,一段值得回味的奮斗史。近日,十八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舉世矚目,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願景更加明朗,道路更加清晰。聚焦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實現“三個跨越”值得期待。

對國家而言,實現從“管理”到“治理”的跨越。全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治理”作為三中全會一個亮點詞映入眼帘,與以往“管理”所暗含的約束、掌控等意味不同,“治理”彰顯出一種協調、整合的特有內涵。如果說“管”是重在怎麼“堵”,那麼“治”就重在如何“疏”。面對國際形勢風雲變幻,國內矛盾不斷凸顯,社會關系嚴峻復雜,我國改革也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無論是調整政府和市場關系、改善干部和群眾關系,還是處理國家和國家之間關系等,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利益的分配、矛盾的糾葛、權益的劃定等,這些棘手問題的解決,已經不能單單依靠管理手段加以制衡,而是亟需通過改革的力量,形成治理有方、協調聯動的體制機制。因此,從“管理”到“治理”的跨越,是一種治國理念的根本轉變,是一種執政能力的清醒自信。

對市場而言,實現從“抓權”到“放權”的跨越。全會提出,“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由此,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從“基礎性”上升為“決定性”,這意味著市場的自主性進一步增強,主導權進一步擴大,市場的“無形之手”變得更有分量,更舉足輕重,更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通過充分發揮市場調節的靈活優勢,從而有效激活國內市場,高效對接國際市場。相反,政府宏觀調控的“有形之手”則變得更加寬鬆,更富人性化,從“抓權管理”到“放權服務”,這“一抓一放”之間是身份和職能的轉變,是發揮服務型政府作用的一個方面,是經濟體制改革放大膽子、邁開步子、穩中求變的具體體現,有利於清除擺在市場面前的行政壁壘,打破保護性的地域限制,從而刺激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用改革的力量激活市場的“一池春水”。

對民生而言,實現從“共富”到“共享”的跨越。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認識實現了從“先富帶后富,共奔富裕路”到“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過渡。如果說“共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主要在經濟層面,意在釋放改革紅利讓百姓的“荷包”鼓起來,滿足“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物質需求。那麼,“共享”就是囊括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改革的驅動力讓百姓的日子滋潤起來、豐富起來、舒適起來,同時滿足“琴棋書畫詩酒花”的精神需求。全會提出,“實現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必須加快社會事業改革,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好滿足人民需求。”當改革的優勢更多地向民生傾斜,帶給百姓更多福祉,當以“共富”為經濟支撐的“共享”成果愈加全面,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也愈加凸顯。

開弓沒有回頭箭,改革沒有回頭路。雖然我們在改革開放進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改革道路依然布滿荊棘,因此,絕不能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睡大覺,更不能沉浸在往日的輝煌成績中沾沾自喜。要抱定“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信念,擺正心態,砥礪前行,順利實現“三個跨越”。      

(責編:趙娟、謝磊)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