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自貿區:改革開放最新試驗田
依靠制度創新而非優惠政策,是上海自貿試驗區改革的最大特色。優惠政策總有用完的那一天,而體制機制創新的活力是無窮無盡的。
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放寬投資准入,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這讓目前國內唯一的自由貿易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再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自9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以來,人頭攢動的辦事大廳,數倍於往年的新設立企業數,各地前來咨詢的各界人士,陸續出台的改革舉措……都讓這片位於長江口的28平方公裡土地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熱土。
被視為以開放促改革“第四波浪潮”代表作的上海自貿試驗區,向外界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新的高度、廣度與深度,成為世界觀察中國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窗口。
應勢而生的自貿區
改革,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而深化。
上海自貿試驗區的成立,正源自於全球經濟格局的重構。隨著WTO多邊交涉陷入僵局,雙邊以及區域主義自貿區的蓬勃發展已然成為潮流。截至今年年初,全球范圍已實施的自貿區達354個,雖然我國已簽署並實施的自貿協定也有10個,但與美國、日本和韓國等重要貿易伙伴國之間尚未達成協議。應對國際經貿格局的大變化,對外開放需要新戰略。
而在國內,以開放促改革,用倒逼機制推動發展活力,已被深圳和浦東的成功經驗所証明,自貿試驗區的設立,正是新形勢下的他山之石。
從下面這張籌備時間表上,可以看到推出自貿試驗區的迫切性——
2013年上半年,商務部和上海市成立聯合推進工作小組,組織編制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此后,召開國家發改委等20多個部門參加的部際協調會,在深入研究並形成一致意見的基礎上形成總體方案上報。7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8月17日,國務院批准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8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聽取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籌備工作的匯報。8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在自貿試驗區內暫時調整有關法律規定的行政審批。9月18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9月2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挂牌成立。
“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推出如此重大的改革舉措,一方面是基於中央部委和上海長期的政策研究儲備,另一方面更顯示了全國上下對深化改革開放的共識和決心”,上海市社會科學院院長王戰說。
在上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副主任簡大年看來,上海自貿試驗區的成立,更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精神的鮮活范本。他說,上海最初設想的自貿區主要是圍繞促進跨國公司營運總部集聚和國際航運、貿易發展的,但中央的頂層設計顯然在此基礎上邁進了一大步,政府職能轉變、金融制度改革、法制建設等都成為自貿試驗區重要內容。充分體現了“改革膽子要大,步子要穩,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促進”的三中全會精神。
總體方案要求,經過兩至三年的改革試驗,上海自貿試驗區要力爭建設成為具有國際水准的投資貿易便利、貨幣兌換自由、監管高效便捷、法制環境規范的自由貿易試驗區,為我國擴大開放和深化改革探索新思路和新途徑,更好地為全國服務。
自貿區新在哪裡
仔細研讀上海自貿試驗區,從中不僅能體味到改革者的決心,更能把握新一輪改革開放的路徑和方向。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上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戴海波說,總體方案中所確定的大部分改革試點已經開始,中央十部委都出台了支持性意見,其中八部委方案已經公布,其他兩部委的改革方向已經明確,操作細則也即將推出。從制度創新角度來說,上海自貿試驗區重點在於投資管理制度、貿易監管制度、金融監管制度、綜合監管制度等四大創新。
從上海自貿試驗區一個多月來的實踐來看,推動力度最大、成效最為顯著的就是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其中最大亮點無疑是國內率先推出的首份負面清單。
9月30日,上海自貿試驗區2013版負面清單正式對外公布並啟動運作。本次負面清單包括了國民經濟所有18個經濟行業門類,涉及89個大類、419個中類和1069個小類,編制特別管理措施共190項,即約有17.8%的小類有特別管理措施。而在此之前,我國省級以上政府制定的關於外商投資的規范性文件多達17萬件。
上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負責人介紹,編制負面清單主要依據國家外商投資的法律法規、試驗區總體方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國務院制定或批准的文件。負面清單的長短與對外開放程度沒有直接的對應關系,負面清單長並不一定証明開放程度不高,對一個行業類別而言,按小類編制,具體措施展開得越細,則開放度就越大。如果按中類編制,雖然負面清單較短,但限制范圍反而更大。
改革的效果立竿見影。負面清單管理模式變“潛規則”為“明規則”,對外商投資保留的限制措施逐一列明,對除列明限制措施以外的外商投資,取消股比限制、經營范圍限制、投資者資質限制等准入條件,實行國民待遇,開放度和透明度前所未有。截至10月底,上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網上辦理外資新設29戶,其中投資行業在負面清單以外實行備案的24戶,在負面清單以內審批的5戶,與負面清單設計時備案項目佔比85%的預測目標非常接近。
許多看得見的改革正在上海自貿試驗區發生:
——僅僅用了4個工作日,首批申報企業就拿到了營業執照。企業家方玉書在區內注冊成立了從事保險第三方服務的外商獨資企業“阿禮爾”,“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工商登記‘一口受理’模式、企業注冊資本‘認繳制’,這些都為企業設立提供了很大便利。”方玉書說。
——在上海自貿試驗區海關卡口,司機掏出一張提貨通知單,將單証上的條形碼對准車道上的掃描器,“嘀”的一聲,卡口欄杆自動抬起,貨車入區駛向倉庫,全程隻用了幾秒鐘時間。“以往進出這個區域,需要司機走8道程序,蓋4個章。現在,隻需提前10分鐘發送提貨申請,就可以直接從港區提箱裝貨、先行運貨進區,預計物流成本可減少10%。”捷開依(上海)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耀婷說。
——作為首家獲准籌建自貿試驗區子公司的金融租賃公司,交銀租賃董事長陳敏正在為其早日開業而開足馬力。“自貿試驗區提供的海外融資便利、稅收等政策為金融租賃業插上了飛翔的翅膀,交銀租賃計劃在未來3年內實現機隊‘雙百架’的目標。”
——除了中外資銀行第一時間搶灘自貿試驗區,從事外資游戲游藝設備生產銷售的百家合、從事海洋工程設計的艾摩珂、融資租賃兼營商業保理的利星行等紛紛落地,一批演出經紀、教育培訓、醫療服務等領域的外資機構也在跟進洽談;神華、五礦、中船等中國企業,正在考慮把自貿試驗區作為其走向世界的“出海口”。
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不僅再造政府流程,更改變行政理念;而由事前監管到事中、事后監管的轉變,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等自貿試驗區下一步改革的重點突破口,更讓人們充滿新的期待。
依靠制度創新而不是優惠政策,是上海自貿試驗區改革的最大特色。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沈曉明說,創新驅動、轉型發展,要求改革本身也必須轉型。“優惠政策總有用完的那一天,而體制機制創新的活力是無窮無盡的。體制機制創新的能力,也是地方的軟實力。”(記者 季明何欣榮姚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