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網友熱議

公報首提“國家治理現代化”寓意深遠

倪洋軍
2013年11月14日14:1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11月12日下午,十八屆三中全會閉幕。為期4天的全會聽取討論了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會公報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公報第一次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一個新的亮點、新的突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對於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

突出了主體的多元性。過去我們講國家和社會的關系以及國家和人民的關系,最早說的是“國家統治”,后來講“國家管理”,現在又確立了“國家治理”。從“國家統治”來說,是站在統治者的角度,管著國家、社會以及被統治的對象。后來更多用“管理”,“管理”也有管的意思,我管著你,你要聽我的。現在用“治理”,“治理”是一個新詞匯,在全球也是比較流行的。“治理”強調多主體,大家都是主體,國家管理者是主體,人民也是社會的主體,還有各組織、各單位,都是參加管理的一個方面的角色,都是主體之一,所以這是從過去的一個主體變為多主體。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表明了方式的多樣化。“國家治理”,在突出了主體的多元性的同時,更多體現了治理方式的多樣化。也就是說無論是國家管理者,還是人民,以及各組織、各單位,在治理國家的時候既可從上到下,也可從下到上,甚至可以從中間向上、向下延伸開來、鋪展開來,表明了治理方式的變化。這就要求我們在治理國家、治理社會的時候,要堅持多條腿走路、多方式治理,不能受傳統模式的束縛,要創新治理方式,提高治理能力,多渠道、全方位地將各領域的改革深化好、將各方面的治理落實好,不斷完善和發展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提出了治理的現代化。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說到底,就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即要求國家治理更加科學、更加民主,同時也要更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創新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方式,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促進,提高改革決策科學性,廣泛凝聚共識,形成改革合力。必須著眼於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讓人民群眾參與國家治理的民主權利得到充分發揮,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發展活力,提高社會治理水平,維護國家安全,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要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健全公共安全體系。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

強調了改革的全面性。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強調了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必須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確立的“六個緊緊圍繞”全面深化六大領域改革﹔必須正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必須貫徹落實好全面深化改革的“15個方面”的系統部署,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改革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定位,也是提高執政能力、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証。當然,“國家治理現代化”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自上而下、上下聯動,全國一盤棋,銳意進取、攻堅克難,牢牢把握方向,大膽實踐探索,注重統籌協調,凝聚改革共識,落實領導責任,堅定不移實現中央改革決策部署,才能使目標早日實現、讓藍圖變成現實。

(責編:趙娟、謝磊)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倪洋軍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