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意思是站在水邊想得到魚,不如回家去結網。比喻隻有願望而沒有措施,對事情毫無好處。或者比喻隻希望得到而不將希望付諸行動。“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熱議中國“改革2.0”之后,就該靜下心來“冷思考”,該如何做好落實改革的大文章。
匯聚公眾期待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果然不負眾望,繪就了“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中國“改革2.0”版藍圖。內容涉及轉變政府職能、縮小收入差距、打破壟斷、戶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金融體系改革等等,這些會前被媒體稱為改革的“六大硬骨頭”都被一一“拆解”,范圍之廣、力度之大、程度之深實屬罕見,較之35年前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有過之而無不及。
實事求是的講,面對全會“烹飪的改革大餐”,有幾人能“過之而不聞”,又有幾人能“見之而不餐”,所以“臨淵羨魚”也是情有可原的。
願景實在誘人。公報指出:“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這麼誘人的願景,怎能不激發人們對改變生活、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渴望?怎能不激發人們改革和創業的熱情?
輪廓實在清晰。公報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改革的輪廓沒有因綱領性文件而“雲裡霧裡”看不清,而是看得清清楚楚,聽得明明白白,隻有看得清、聽得明才會贏得群眾最廣泛的支持,才會使中央與地方、官方與民間產生“同頻共振”,形成改革的合力,確保改革的成功。
反腐實在堅決。公報指出:“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是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的根本之策。必須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體系,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廉潔政治,努力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腐敗是世界頑疾,不隻對中國“情有獨鐘”。但腐敗無論形式如何,都有“見光死”的致命弱點。全會一招擊中腐敗的“軟肋”,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體系。還有很多很多全會的令人艷羨之處,在此不一一贅述。
不過話又說回來,多麼好的“臨淵羨魚,都不如退而結網”,這是被歷史無數次証明的真理。臨淵羨“改革之魚”,不如退而“結落實之網”。“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同理“制定改革容易落實改革難”。隻有將改革每一個細節落到實處,才會讓改革的美好願景變成人們生活更加美好的現實。
改革最大“最顯性”的阻力是來自既得利益者的反對。改革動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必然會遭到他們的抵制,但公開反對的可能性不存在,最可能的就是陰奉陽違,“兩面三刀”、“當面一套背后一套”。不但要做好他們會“虛與委蛇”的心理准備,更要想好應對之策,既能革除他們的既得利益,又能調動他們參與改革的積極性。
改革最“隱性”的阻力是來自部分改革獲益者坐享其成的旁觀心理。這部分人懷有“炒豆大家吃”的“吃大鍋飯”心理。他們支持改革,口號喊得很響,就是不願付出勞動和代價,當前中國正處在改革進行時,改革涉及的是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我們都知道“大河沒水小河干”,但是“小河要是都沒水了,大河的水還能滿嗎?”要完善機制讓他們打消“吃大鍋飯”心理,讓他們不願旁觀、不想旁觀,不會旁觀。
無論改革獲益,還是傷己,都要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的角度看待改革,做“改革2.0”的堅定支持者、擁護者、踐行者,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勇立潮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