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殷切期待

劉長鬆
2013年11月14日17:08   來源:寧夏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殷切期待

十八屆三中全會總結以往改革經驗,匯聚各方智慧,突出解決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新時期經濟轉型以及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等問題,是推動改革邁出關鍵步伐的盛會。改革進入深水區、渡過深水區需要方向,更需要科學的方法推進改革。

要激發人民群眾的改革積極性。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物質文化生活的顯著改善不斷加深人們對改革的理解和認同,也不斷凝聚以改革促發展的社會共識,激發出不斷推進改革、深化改革的源源動力。正是因為擁有廣泛而深厚的群眾基礎,改革才能沖破本本和教條禁錮,掀起席卷神州的變革大潮,成為當代中國最為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托舉民族復興夢想的磅礡力量。當前,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滯后等原因,導致高收入群體和低收入群體的差距在不斷拉大,這就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到廣大人民群眾對改革的積極性。改革發展任務越繁重,我們越要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善於從人民的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完善改革事業。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這是釋放改革紅利最有力的保障。

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改革的關鍵是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這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對經濟體制改革涉及的主要內容。要進一步提高宏觀調控水平,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以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為抓手,繼續深化改革。加快實施政府職能轉變,扭轉政令不暢的“堰塞湖”現象,克服拖延應付和打折扣、搞變通的行為,推進改革的具體措施,讓市場作用得到更好發揮,讓政府管理更加到位,努力營造各類主體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分配中的基礎性作用作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著力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分配效率。同時,要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增強公有制經濟特別是國有經濟發展活力,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完善財稅體系,發展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體系,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微觀基礎的活力。

要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減少審批,理順事權,提高透明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政府職能的總目標是建設服務型政府,進一步具體化是簡政放權,簡政放權再落地就是行政審批等方面制度的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的路徑是,減少貸款規模、土地指標、產能數量等行政性直接干預手段,主要運用貨幣、財稅等總量手段改善宏觀調控﹔採取得力措施,大幅度實質性減少行政審批﹔改進政府決策協調機制,將部門會簽制度改為牽頭部門負責制﹔提高透明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要創新企業體制,創新企業體制的關鍵在於政府如何發揮自身恰當的職能和正確處理政府和企業的關系。各類企業平等使用生產要素,依靠科技驅動和優化要素配置提升微觀創新活力。當前最重要的就是給予企業更多的自由度,政府應該管理好權力的邊界,更多地從企業經營管理中退出,讓企業能夠真正成為市場經濟的主體,要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主體,關鍵是要使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決策主體、研發投入主體、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中的主體。政府的主要責任就是要為企業搭建一個好的舞台,第一是為創新提供壓力,第二是為創新提供動力,第三是為創新提供能力。

“開弓沒有回頭箭。”在多年改革發展中,收入分配、資源利用等領域都形成了不同形態的利益群體,且已滲透到經濟社會生活的多個方面,阻礙大多數人對改革紅利的共享。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改革開放中的矛盾隻能用改革開放的辦法來解決。”我們堅信,三中全會將改革的領導強力、創新動力、開放活力累積起來,將打造中國經濟跨越的“升級版”、創造“中國經濟奇跡第二季”,積極回應廣大人民群眾對深化改革開放的強烈呼聲和殷切期待,把改革開放推向新的高度,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

(作者系自治區黨委統戰部政策理論研究室主任)

(責編:吳斌、程宏毅)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