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告指出,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進共同富裕,推進社會領域制度創新,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服務人民,是“人民”政府和“人民公仆”的天職,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色”之一。三中全會報告提出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既符合我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也將“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的改革初衷和最終落腳點擺在世人面前,令人感動,鼓舞人心。
實現基本服務均等化,是人民群眾的最切盼望。長期以來,在一些地方和領域一直存在著城鄉公共服務不均、區域公共服務不均,甚至一個地方不同單位間、一個單位不同人群間也存在不均衡、不平等的現象,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人心不齊、不穩、不和諧的因素。“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黨中央心系人民、高瞻遠矚,在民生領域做出“均等化”的決定,讓億萬群眾看到希望、感到溫暖、信心倍漲。
實現基本服務均等化,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征程中完成。隻有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加快生產力進步以推動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把蛋糕做大”,才能為民生改善提供更多物質資源﹔隻有進一步優化城鄉結構、建立現代財稅體制、加快社會事業改革等,才能把蛋糕切得更“藝術”、更“均等”﹔隻有進一步全面統籌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各領域改革和發展,才能為群眾最關注的教育、醫療、就業、住房、養老等各領域提供更均等、更滿意的服務。
實現“全面”服務“更高水平”的均等化,是“中國夢”的重要內涵之一。三中全會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向全國人民發出了團結一心、銳意進取、攻堅克難、艱苦奮斗的新號召,必將推動科學發展在更廣、更深層次取得新突破,必將推動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實現“節節高”。“服務均等化”“發展成果惠民”“改革紅利利民”等,是目標,是承諾,是一個堅持走好群眾路線人民政黨的本色宣言,也是全體中國人民期盼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的基本期許,值得且行且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