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經濟觀察:三中全會公報揭示中國經濟改革大方向

2013年11月13日17:59   來源:新華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經濟觀察:三中全會公報揭示中國經濟改革大方向

為期4天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12日閉幕,並發表公報。經濟學家認為,公報揭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長期目標和改革大方向,重申了中國領導集體深化改革的“進取立場”。

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

全會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全會提出,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

全會提出,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要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要放寬投資准入,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擴大內陸沿邊開放。

全會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經濟學家表示,包括更多細節的《決定》將在稍后公布。他們認為,與預期一樣,公報更多的是提出中國經濟改革的長遠目標,而並未透露更多的細節。

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說,公報暗示稍后公布的《決定》可能至少包括三個“積極的驚喜”,即中國將直面收入分配的敏感問題、中國將在地方層面推進司法體制的更多獨立性,以及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

他認為,這些改革計劃,加上更好界定市場與政府作用的中長期目標,有望確保中國經濟在未來幾年裡持續增長7%至8%。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表示,公報的一大亮點,是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此前政府文件多談的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瑞銀証券特約首席經濟學家汪濤也認為,從“基礎性作用”到“決定性作用”,這一定位的改變提升了市場機制的重要性,這表明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要素價格改革得以推進,包括利率市場化。

彭文生說,經濟體制改革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強調競爭、市場的作用,這意味著國企也將會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中運營,可能對打破國企壟斷會有一定的推動,值得期待。

彭文生認為,公報提出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實際上是土地改革的一部分。該表述背后的含義即改變農村集體土地必須先通過地方政府征地,然后才能進入市場的狀態,以后重要的改革可能在於農村集體土地直接入市。

“雖然這在短時間內不會完全改變,但收縮政府征地范圍,最終將達到同地同權同價的目標。”他說。

汪濤認為,公報傳遞出的要點之一是三中全會討論了全面深化各方面改革。“在當前階段,經濟體制改革需要其他領域改革的配套支持。”她認為,接下來經濟領域的重點改革或將涉及財政改革、城鎮化相關改革、行政體制改革和金融領域改革等。

汪濤說,“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的提法意味著領導層認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個長期且艱巨的過程,我們並不指望改革在短期內就會取得突破性進展。

大和資本市場首席地區經濟學家賴志文認為,公報重申深化改革的“進取立場”,也從大的層面揭示改革的方向。未來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的領域可能包括利率市場化、取消針對私人資本的行政障礙以及其他推進金融自由化的內容。

賴志文表示,中國過去三十多年的改革讓經濟起飛,這些改革紅利可以被看做是“低垂的葡萄”,伸手可得,許多中國人得以品嘗。但在未來,改革的目標將是“高處的葡萄”,越來越難以摘到,因為未來的改革將指向收入和財富的再分配。(新華網北京11月13日電 記者林建楊 王亞光)

(責編:吳斌、程宏毅)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