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解放軍報:攻堅克難當有“啃硬骨頭”的勇氣

於永軍
2013年11月13日09:07   來源:解放軍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攻堅克難當有“啃硬骨頭”的勇氣

  編者按

  舉世矚目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凝聚著億萬人民的期待,吹響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號角。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行至中流的改革再一次揚帆,揭開了中國發展的嶄新一頁。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把思想統一到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凝聚心往一處想的共識,拿出勁往一處使的行動,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全黨全軍的首要政治任務。為配合全軍官兵對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學習貫徹,本刊《思想論壇》專欄自今日起推出“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筆談”系列文章,敬請讀者關注。

  攻堅克難,反映著實踐的發展要求,貫穿著科學的思維方法,是我們推進事業發展的能動選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統部署,並向全黨同志提出了“銳意進取,攻堅克難,譜寫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歷史新篇章”的明確要求,對於我們在思想上形成共識,在工作中形成合力,在改革“深水區”破障前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所謂“堅”“難”,通常是指發展的瓶頸、全局的紐結,往往具有復雜性、典型性、艱巨性的特點,呈現為各種矛盾交織,盤根錯節,牽一發而動全身,處理起來比較棘手,難見一招之效,難求一時之功。正是基於這樣的特點,攻堅克難必須“敢”字當頭,“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瞄准事物的關節點,知難而進、迎難而上,寧肯擔風險、吃苦頭,也要把堡壘攻下來,為前進開辟通道。盡管今天的改革能夠最大限度凝聚共識,但改革之途山道彎彎,充滿艱難險阻,荊棘榛刺,沒有一種以黨的事業和人民利益為重、不計個人名利得失的擔當,就難有大的作為。“涉深水者得蛟龍,涉淺水者得魚蝦”。從一定意義上說,銳意進取、攻堅克難,是強者的大風歌,是顯現本領、展示風採的舞台。

  縱觀人類社會每一次發展進步,都是在解決一個個矛盾問題的過程中實現的。矛盾問題好比擋在前進途中的堡壘,堡壘拿不下,全局受影響﹔而一旦拿下,則如高閘泄洪,一瀉千裡,必然迎來嶄新局面。黨中央號召全黨以“啃硬骨頭”“涉險灘”的勇氣攻堅克難,不僅在於清醒地認識到改革“攻堅期”“深水區”所遇到的問題繞不開、躲不過,必須以“開弓沒有回頭箭”的無畏勇往直前,而且要義更在於清醒地看到了問題中所蘊含的機遇,積極創造條件化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化難題為機遇,使改革朝著人們所期望的方向發展。發展中的問題,要靠發展來解決,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大量實踐表明,難題之所以為難題,往往有其關節點、矛盾集中之處,這個難題攻破了,就可以為相關矛盾和問題的解決減少障礙﹔一些矛盾和問題解決了,就可以為更多矛盾和問題的解決創造條件、打開通道。深化改革攻堅克難的過程,就是不斷“啃硬骨頭”、破障前行的過程。

  全面深化改革,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必然要涉及利益格局的調整,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在利益主體多元化、社會階層復雜化的今天,較之改革開放之初,統一思想、凝聚共識,顯得尤其重要。這就要求我們對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有一個難度更大的充分預期,又要有一種付出更大代價的心理准備。特別是當改革“革”到自己頭上,從自己身上“割肉”時會很疼,非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與魄力不可。所謂攻堅克難之堅之難,也恰在這裡。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有一種為了人民利益、為了實現中國夢而義無反顧的自覺選擇,能夠著眼大局,著眼長遠,勇於作出犧牲,拿出應有的擔當。這是一種正確的代價意識,也是一種對改革未來的清醒和自信。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這個時候就要一鼓作氣,瞻前顧后,畏葸不前不僅不能前進,而且可能前功盡棄。”隻有把眼界放得更遠一些,胸懷更開闊一些,我們才能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支持改革,才能真正義無反顧地攻堅克難,推動事業前進,鑄就新的輝煌。

  “天下之事,因循則無一事可為﹔奮然為之,亦未必難”。艱難是壞事,也是好事。說它是好事,是因為難關攻克之后往往是坦途。難題是挑戰,也是考驗。說它是考驗,是因為如何對待難題反映著一個人的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增強進取意識、機遇意識、責任意識,自覺投身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洪流之中,攻堅克難、砥礪精進,這是我們每一個共產黨人都應作出的選擇,都應拿出的擔當。

(責編:王金雪、常雪梅)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