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把握經濟增長的“黃金平衡點”

陳學慧
2013年11月10日10:37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把握經濟增長的“黃金平衡點”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湖南考察時強調,轉方式、調結構是我們發展歷程必須邁過的坎,要轉要調就要把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否則資源、資金、市場等各種關系都繃得很緊,就轉不過來、調不過來。

  不久前李克強總理在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時也強調,要在必要和可能之間、在轉型升級與保持合理增長速度之間,找到一個“黃金平衡點”,使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保証較為充分的就業,同時要加快結構調整,著力提質增效,使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中國領導人對經濟發展速度的進一步闡述,傳遞出一個重要的信號:中國要堅定不移地走質量效益型發展之路。經濟發展將更加注重轉方式和調結構,更加注重提高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對於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國際社會的質疑一直沒有消停過。當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時,總有聲音質疑“還能持續多久”﹔當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時,“硬著陸”之聲沉渣泛起﹔當中國主動將增長速度降下來一些,也會有些深受國際金融危機之困的國家“很不高興”。實際上,從1979年至2012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速為9.8%,而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速隻有2.8%。我國高速增長期持續的時間和增長速度都超過了經濟起飛時期的日本和亞洲“四小龍”,創造了人類經濟發展史上的新奇跡。近年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加劇,以及資源條件約束、調整轉型需要等因素的影響,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增速放緩,但與其他國家相比,經濟增長仍處於高水平。而同期,就業指標、物價指標、工業指標等都處於預期范圍之內,經濟基本面良好。

  中國對經濟增長速度的主動調控,已經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速度只是一個數量指標,更重要的是要看一些質量指標。轉方式、調結構是中國當前刻不容緩的緊迫任務。不久前,北京市提出調整“十二五”規劃綱要經濟增速指標,將原規劃中的“8%”調整為“7.5%左右”。隨后,上海、廣東也相繼調低了經濟增速目標。這種主動的良性調整,為轉方式、調結構留出更大空間和余地,使得各地能調整出更多的要素和資源投入到提高民生福祉、實現可持續發展上來。

  有兩種預計支撐著增速的主動調整。一是,要實現2020年國民生產總值與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7%的增速就夠了﹔二是,要保証每年新增就業10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在4%左右,需要7.2%的增速。

  既能保証較為充分的就業,同時也能在資源、資金等市場要素有效配置下加快結構調整,這樣的合理速度范圍就是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黃金平衡點”。從當前來看,中國經濟已平穩邁入7%至8%的中高速增長新階段。

  速度下了一個台階,關鍵是質量要上一個台階。一些專家指出,速度下台階是尊重經濟發展規律,質量上台階才是真正的挑戰所在。難就難在質量上台階。如果速度下來了,質量上不去,我們就可能落入“中等收入國家陷阱”。而同時,質量上台階以后,速度才能穩得住,才是好的、有效的速度。

  從國際經驗來看,上世紀70年代日本的發展也說明了這一點。日本經濟在經歷將近20年的高速增長之后,在石油危機等國內外綜合因素的沖擊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入中速增長,降幅接近50%。面對經濟增速的下降,日本吸收剩余勞動力,注重生產的質量和效率,加快轉型升級,對其工業結構再次進行了大調整,高技術產品出口急劇增長,為80年代經濟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加快轉方式、調結構,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這也正是日韓等國保持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驗。隨著對“不能簡單以GDP論英雄”理念的深入推進,隨著對“經濟發展‘黃金平衡點’”的深入領會,速度至上將讓位於質量效益至上,經濟總量至上也將讓位於持續健康發展至上,中國將迎來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再創經濟發展新奇跡。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