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中國民眾“三中全會”期待:住有所居、公平正義

2013年11月08日07:15   來源:中國僑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中國民眾“三中全會”期待:住有所居、公平正義

隨著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臨近,國內外媒體對這次會議再啟中國改革新程充滿期待。與媒體中宏大的“改革課題”和“政治術語”不同,中國老百姓的“改革心願”單純得多,也直接得多。而這些來自街頭巷尾的訴求,正是中國改革的最終落腳點。

改革新程的民生期待:住有所居、老有所養

張辰是北京一家房產公司的銷售人員。最近一段時間,越來越多的客戶向他咨詢同一個問題:“三中全會后樓市會怎樣?”

賣了4年房子,天天給別人分析樓市的張辰至今仍過著群租生活。他也希望,在可以看到的未來,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小時候有很多夢想,長大后就隻有‘買房夢’。”張辰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說,自己最關注的國家大事就是房價。

張辰的境況是無數中國年輕人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蝸居”“蟻族”“膠囊公寓”,關於房子的新詞不斷涌現,背后折射的正是老百姓對高房價的無奈。對於有著深厚家庭觀念的中國人而言,當前,住房問題可謂民生之首。

和張辰所代表的年輕一代不同,年近60歲的李建偉之所以關注十八屆三中全會,是因為最近報紙上關於“延遲退休”和“養老金”的討論。“即將退休,干了大半輩子,我當然最關心養老話題。” 在安徽合肥一家老國企工作40年的李建偉說。

目前,中國的老年人口已超兩億,像李建偉所關注的這些養老話題,每每出現都會“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社會廣泛討論。

在中國,“民生”一詞連系著十幾億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經歷了30多年的經濟高速發展,逐漸脫貧致富的中國人更加關注自己的生活質量,他們對改革的新期待也更為具象:“房子何時買得起”、“空氣何時變清新”、“看病何時不再難”、“食品安全何時不擔憂”……

這些民生問題,輿情熱度之高,折射出的是民眾對於切身福祉的焦慮,也凸顯了改革新階段中迫切的民生訴求。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去年11月,習近平在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后的首次公開講話中曾這樣庄重承諾。面對民眾期待,如何讓每個中國人看到實實在在的“改革紅利”,考驗著決策者的智慧。

期冀社會公平正義:“使明規則戰勝潛規則”

改革,就是利益格局的再調整。30多年過去,繼續推進改革向深水區挺進,就必然要打破既有利益格局。然而,“觸動利益比觸及靈魂還難”,改革需要決策者的勇氣,更需要全社會的協同。

對於“觸動利益”之難,在北京工作生活10多年的趙青(化名)有著切身體會。去年年底,她作為“非京籍家長”的一員,參與了那場北京人與外地人關於高考的“網絡論戰”。那場爭論中,同樣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因為一紙戶口而站在對立的位置。

去年12月,“千呼萬喚”后,北京出台了異地高考的過渡方案。趙青和那些非京籍家長們,依舊沒有盼來“讓孩子在北京考大學”的時間表。

“限購房、限購車、限高考,不管你在這裡工作多辛苦,納稅多少,沒有戶口,你都是外地人。”面對中新網記者的採訪,趙青還特別補充了一句:“除非你有關系”。

目前,中國的流動人口總量已超過兩億,他們因為生計或者理想進城打拼,為城市貢獻力量,卻無法享受“市民待遇”。

有觀點認為,如果說,中國改革的前35年是“做大蛋糕”,那今后改革的關鍵就在於“分好蛋糕”。一項針對中國改革的媒體調查中,近六成的人最期待“社會公平正義”。有學者指出,民眾對公平正義的期待,已是中國改革的“最大公約數”。

公平正義,聽起來概念宏大,卻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就業、醫療能否充分保証公平,國企與民企能否公平參與競爭,養老金領取能否按照同一標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能否落實到每一起司法案件,社會運行能否隻有“明規則”而無“潛規則”……

今年3月,新任中國總理李克強首次面對中外記者時曾表示,“要推動促進社會公正的改革,不斷地清理有礙社會公正的規則,而且要使‘明規則’戰勝‘潛規則’。”如今,改革將起新程,民眾期待社會公平正義,期待“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將反腐“進行到底”: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連日來,圍繞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改革期待”的調查問卷在網絡上涌現,“反腐倡廉”一項穩居各大民意榜單前列。

在這場“將對改革作出總體部署”的會議前夕,今年第二輪中央巡視工作啟動,“抓老虎蒼蠅”隨之再次成為中國網民討論的熱詞。

根據媒體報道,今年第一輪中央巡視工作進行期間,江西、內蒙古等地的百姓為了“反映問題”,凌晨3點出發,坐著長途汽車,趕往巡視組位於省會的駐地﹔有的排隊等候一夜,就為領到一張《來訪登記表》。

除了向巡視組反映問題,民眾的反腐熱情還表現在網絡舉報的高漲。今年9月2日至10月2日,中紀委監察部網站開通后的第一個月,收到的網絡舉報數量就達2.48萬余件,平均每天超過800件。

中共十八大以來,無論是貪官落馬后的輿論贊許,還是網絡舉報所反映的反腐民意,都透視出民眾對於“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期待。

“新一屆中央領導層提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制度之‘籠’到底是什麼,到底由什麼具體構成,我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會規劃出這個制度反腐的‘籠子’。”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說。

“打鐵還需自身硬”,領導干部作為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其自身素質對於中國改革的速度和質量至關重要。十八大至今,從高官落馬到巡視反腐,從出台八項規定到“釘釘子”改作風,新時期的中國反腐已經高調起步。

而民眾對於反腐的期待似乎更高。如何嚴控“三公”遏制百姓身邊的腐敗,如何推進官員財產公開讓權力運行在陽光下,如何完善監督渠道讓全民參與反腐治貪……

30多年前,改革開放激發出中國人創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30多年后的今天,改革再次成為中國社會的最大共識。集結號將再度吹響,挑戰重重,期待滿滿。(中新網北京11月8日電 記者 闞楓)

(責編:程宏毅、朱書緣)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