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民生之本,惠民生先要促就業。
中國有近8億就業人口,就業工作並不容易。堅持就業優先,鼓勵創業就業,事關百姓根本利益,黨和政府也始終將其擺在突出位置,成績有目共睹——
近5年來,城鎮新增就業人口穩步增加,每年的新增就業目標都超額完成。
近5年來,城鎮登記失業率一直穩定在4.1%左右,百姓生活穩定。
近5年來,政府多措並舉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同時,中職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連續6年95%以上,高職就業率達到87%以上。
……
為拓寬就業渠道,政府不遺余力。
在就業工作中,高校畢業生就業是重頭戲。尤其近些年,每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都將近700萬人。
2013年,國家首次出台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根據計劃,畢業生可以異地登記、在登記地享受就業服務和政策扶持。就業管理服務突破了戶籍限制。
根據人社部相關意見,對於吸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企業,可享受一系列優惠政策。
在北京,高校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就業,各級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要按規定為其提供人事檔案托管服務,在專業技術職稱評定、科研項目經費申請、科研成果或榮譽稱號申報等方面,將享受與國有企事業單位同類人員同等待遇。
廣東明確,在政府投資和重大建設項目審批時,要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細化就業影響評估的相關內容,將新增就業崗位作為政府投資項目的重要考慮因素。
就業見習也是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有力抓手。自2009年以來,全國已經有100多萬高校畢業生參加了就業見習。其中,多數通過見習實現了就業。
南京今年針對畢業生見習推出諸多優惠政策:取消生源限制﹔就業見習生活補貼標准提高,原則上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的60%,還要根據當地物價水平上漲適度調整。
此外,對接受各項就業創業服務后仍難以實現就業的困難高校畢業生,各地將開發臨時性就業崗位,保障其基本生活有著落。對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畢業年度內高校畢業生,發放一次性求職補貼。
支持“找飯碗”,更鼓勵“造飯碗”。國家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制定了一系列幫扶政策。
廣州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系列稅收優惠。高校畢業生從事符合條件的個體經營,3年內可按每戶每年8000元的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所得稅。
寧夏銀川市從放寬工商准入門檻、設立創業擔保金、創業擔保貸款、實行創業資金補貼等方面支持大學生創業。符合條件者可申請貼息貸款,反擔保條件進一步降低。
對於日漸興起的網絡創業模式,各地也給予大力支持。浙江省已經出台文件將網上創業高校畢業生列為小額擔保貸款、貼息和社保補貼政策扶持對象。
就業不能隻有數量。為實現更高質量就業,各地也有不少探索與嘗試。
山東濟寧市嘗試就業服務的精細模式,通過連鎖門店為求職者提供免費的一對一指導。從進門直至找到工作,求職者無需繳納任何費用。
上海市閘北區發掘出了諸如“二手車檢驗師”、“錢幣整理員”和“機頂盒維修工”等多類有技術含量、薪水可觀的“灰領”崗位,通過職業培訓,幫助青年找到體面工作。
杭州職業教育面向市場、校企合作、產教結合、“訂單培養”畢業生,通過機制保持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2013年,還有多項公共就業人才服務專項活動接連實施。
活動包括:年初針對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以及隨后將開展的為民營企業與高校畢業生等人員搭建供需平台的“民營企業招聘周”,下半年針對離校未就業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服務月”等等。
為幫扶困難群體就業,失業動態監測范圍進一步擴大,失業預警試點不斷推進,全國就業信息監測平台和就業信息公共服務網絡建設也在不斷完善中。
在山東青島,城陽區圍繞“4050”、“零就業”家庭等困難群體,實現對失業人員動態化服務,挖掘多種靈活就業模式。
今年,重慶市將提供6萬個公益性崗位,重點援助失業高校畢業生、零就業家庭、低保失業人員和殘疾失業人員等就業困難群體。
就業是民生之本。實現更加充分的就業,是挑戰,也是責任。實施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保証就業數量和質量的不斷提升,我們有信心,亦有期待!
《 人民日報 》( 2013年10月25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