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期刊選粹>>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拔出的蘿卜“根”在哪兒?

高明義
2013年09月11日10:4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從中紀委近期查處的許多大要案看,官員“邊腐邊升”的現象仍呈多發態勢。

與過去不同的是,近些年來“邊腐邊升”的官員“陣容”在不斷擴大升級,其中不乏曾經叱咤風雲的官場“大腕兒”,例如重慶市委原書記薄熙來、國資委原主任蔣潔敏、鐵道部原部長劉志軍、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劉鐵男、內蒙古自治區委原常委王素毅、四川省委原副書記李春城、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科、四川省原副省長郭永祥、廣西自治區政協原副主席李達球以及廣東省委原常委、統戰部部長周鎮宏等。據報道,這些人早在走上高級領導崗位之前就已經行為不潔,但其職位仍能步步高升。以劉志軍為例,1986年至2011年,他利用職務之便陸續收受他人賄賂6460萬余元,而與此同時,官職竟從處級逐步提拔到正部級。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田國良在他的《省部級干部腐敗案例研究》一文中,對20世紀80年代以來移交司法機關處理的103個副省部級(包括“享受副部級待遇”)以上領導干部的腐敗案例進行剖析后發現,約有48%的案主在擔任副省部級職務之前就已經犯罪,約有63%的案主在作案之后仍得到提拔!

這些腐敗分子為什麼能在仕途上一路飆升?尋找原因,無外乎以下三種:一是選人用人制度存在漏洞﹔二是作案手段老練,監督機制失靈﹔三是案主善於“公關”,獲得權力保護。

如果一定要找客觀原因的話,那麼相比之下,前兩個原因還算情有可原。此話怎講?其一,有些官員走馬上任之初,也稱得上“品德優秀、才能超群”。與萬事萬物一樣,有些人的“德”會隨著身份、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從有德走向無德也無法完全避免。所以,對“伯樂”的工作也不能求全責備。“伯樂”相馬可保當時,難保永遠。其二,隻有萬變的事物,沒有萬能的機制。雖然說“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同時存在的”,但找到這個辦法還需要一個過程。而且,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會出現。所以,預防官員腐敗的監督機制也要不斷探索、不斷補充、不斷完善,多年來紀檢監察部門一直在做著不懈的努力,成績不可低估。

但是,第三個原因的大量存在卻讓人憤然拍案。有充分的事實証明,一些問題官員是在群眾多年的舉報聲中“邊腐邊升”的,直至其劣跡實在遮掩不住、上級權力機關立案查處才翻身落馬。常聽說“拔出蘿卜帶出‘泥’”——同案犯,卻沒聽說“拔出蘿卜帶出‘根’”——后台。年復一年,是誰在給“蘿卜”鬆土育苗、澆水施肥?是誰在冒著群眾舉報的“炮火”,堅持舉薦、提拔問題官員?后台鍥而不舍地舉薦、提拔問題官員的動力是什麼?東窗事發之后,僅僅說幾句“看人不准”“用人失察”“負有領導責任”就可以一推了之?

按照中央《關於實行黨政領導干部問責的暫行規定》,對違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有關規定,導致用人失察、失誤,造成惡劣影響的黨政領導干部要實行問責。也許是筆者孤陋寡聞,這項規定出台四年多來,還沒有聽到哪位“伯樂”、哪個部門被問責!

(黑龍江《黨的生活》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高巍、權娟)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