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綜合報道

380億造“新阿房宮”:又一個“燒錢”的人造景觀?

2013年08月08日08:31   來源:半月談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380億造“新阿房宮”:又一個“燒錢”的人造景觀?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裡,隔離天日……”唐代詩人杜牧筆下的《阿房宮賦》描述的“天下第一宮”近期引起輿論關注。古都西安計劃投資380億元再造“新阿房宮”的消息令許多人擔心,拆舊建新的阿房宮是否又會成為一個燒錢的形象工程?抑或是借遺址公園之名,行房地產開發之實,最終會對阿房宮遺址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壞?

  一拆一建,阿房宮引各方質疑

  “西周豐鎬遺址、秦阿房宮遺址、漢長安城遺址、唐大明宮遺址”是古都西安現存最著名的四大歷史文化遺址。秦阿房宮遺址位於西三環外大約5公裡的城鄉接合部,早在1961年就成為我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有媒體報道,陝西省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管委會和北京首創集團簽訂合作協議,計劃投資380億元,打造一個“新阿房宮”。北京首創將先投資30億元改造佔地2.3平方公裡的“阿房宮國家遺址公園”,使之成為西咸新區標志性區域﹔然后將以遺址公園為核心,打造佔地面積為12.5平方公裡的“首創阿房宮文化旅游產業基地”,產業基地首期投資20億元。

  另一則消息稱,在阿房宮遺址附近,原本就有一個已經建成十多年的人造景點——阿房宮景區。該景區佔地1000畝,位於西安市三橋街道辦聚駕庄村,距離阿房宮遺址200米。在景區建成之初,曾經提出“東有兵馬俑,西有阿房宮”的口號。在運營13年之后,這個當時投資2億元的項目近期被拆除。

  一拆一建,令許多人質疑,認為這又是一次“燒錢的游戲”,是同一主題下的重復建設。另外,大規模投資參與遺址公園建設,也令人聯想起著名的“曲江模式”,即以景區古跡為核心,在外圍開發酒店、商業、文化、地產等相關產業,讓景區帶動其他收益。有人認為,這不過是想靠開發遺址抬升周邊的地價而已。

  項目方詳解規劃:並非簡單拆建

  對於相關質疑,阿房宮遺址保護管理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李軍表示,這一項目並非是重建阿房宮,而是灃東新城全部規劃中的一個版塊。灃東新城總面積159.3平方公裡,分成七大板塊,其中一大板塊就是阿房宮人文旅游。這一版塊中,將建設遺址公園來保護880畝的阿房宮遺址。

  在遺址公園周邊,還根據國家文物局批復設立了建設控制地帶,在此之內對建設的高度、密度、內容都進行嚴格規范,目前保護規劃已經獲得國家文物局的批復。此外,版塊的最外圍將發展旅游業、現代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來跟遺址公園相配套。

  區域的總規劃分為四個層次:第一是遺址本體,第二是遺址公園,第三是外擴的建設控制地帶區,第四是人文旅游板塊。灃東與首創的項目合作是其中第四層次的文化產業基地,在建設控制地帶之外,與遺址公園沒有直接關系。

  對於原有的阿房宮景區被拆除,李軍表示,這一景區1995年開始建設,是低水平的人造景點,經營十多年后入不敷出。灃東新城成立后,景區負責人曾專程找過管委會,問能不能把景區拆掉,這樣他們不用每年交租金,也不用花錢對景點進行維修、維護。

  “我們沒有貿然接受拆除意見,而是依據國家文物局對整個區域的批復意見——保証遺址南北景觀視線通廊。剛好這個景區位於阿房宮遺址正南面,超過限高30米,影響視線通廊,我們請示國家文物局后才進行了拆除。”李軍告訴半月談記者。

  據介紹,在整個版塊區域內,產業用地為3平方公裡,與首創合作項目淨用地約為1000畝左右。版塊內未來房地產用地不會很多,會有限引進高端品牌房地產商。李軍表示,在遺址公園內不會復制宮殿等建筑,而是利用高科技在博物館裡進行歷史情景重現。

  阿房宮遺址現狀:遭侵蝕、被蠶食

  相關研究表明,阿房宮始建於秦始皇35年(公元前212年),而至秦亡,阿房宮尚未全部建成。漢以后到唐代阿房宮區域因地勢較高,曾多次作為屯兵之處。宋代以后,隨著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東移,曾經煊赫一時的阿房宮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阿房宮遺址逐漸演變為農田,遺址周邊開始形成村落。

  根據《阿房宮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前期研究》,阿房宮遺址區除受自然侵蝕之外,還由於處於城鄉接合部,隨著遺址區域人口自然增長和外來人口的增多,各類建筑較為普遍,對遺址造成了蠶食。

  “目前,遺址的2/3都在村庄底下,村庄的7000多名村民住在遺址上,每天吃喝拉撒,死了人還要往上埋,對遺址本身就是一個破壞。我覺得建立遺址公園首先為遺址的保護、考古和可持續研究提供條件,否則都壓在村庄底下,估計再過40年,夯土就要被挖光了。”李軍表示。

  對目前啟動的遺址公園建設項目,李軍認為有兩點好處:第一,周邊群眾包括西安市民和國際旅游者能看到阿房宮遺址,能有這麼大一片中央城市森林公園供大家游玩、健身﹔第二,為遺址的可持續保護、發展、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專家提醒:要有新意,避免再次失敗

  陝西省社科院文化旅游研究所研究員張燕認為,阿房宮項目提出要打造西安國際一流的文化旅游產業基地,必須對它進行經濟效益評估和風險評估。以前打造“曲江模式”,請的都是有名的專家,但是風險評估后與實際出入很大,考量評估是否真實,政府需要有反測評。

  張燕認為,不能孤立地談阿房宮文化產業基地,要放在整體城市規模上來看。西安打造了許多大景觀,很多模式都十分雷同。“我們要問阿房宮的新意在哪裡?是否和現在已經建成的大明宮、法門寺、樓觀台、浐灞、臨潼有區別?景觀體系的優勢在哪裡?阿房宮景區的打造,必須對其他景區進行研究,這是成功的關鍵。”

  文化地產專家易介中認為,阿房宮遺址所在區域處於城鄉接合部,比較落后,很多百姓願意搬走,改善生活方式,這也是政府履行的職責。輿論不應被380億元的數字嚇住,這筆錢應該是分級、分期投入,並非一次性投入。

  易介中告訴記者,項目能否成功,誰來做很重要。比如辦奧運會,有人賠錢有人賺﹔世博會有精彩的,也有難看的。現在“新阿房宮”建設,操作過程中缺少一個好的團隊,沒有世界知名的規劃大師來操盤,很難讓大家心服口服。

  在台灣,此類項目會有學者、民眾共同參與,進行公示公告,這是值得借鑒的。如果該項目的開發,能帶動區域形成國際化的生活方式,使當地老百姓受益,社會公眾就不必太過敏感。(記者 姜辰蓉 程露)

(責編:吳思瑤、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