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中央國家機關“我與十八大”主題征文選登>>中國中信集團公司

夢想的力量

中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劉艷
2013年07月30日16:5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夢想的力量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和其他中央領導同志來到國家博物館,參觀大型展覽《復興之路》並發表重要講話,重溫中華民族所經歷的苦難與輝煌,回顧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奮斗與探索,在歷史、現實與未來的交匯點上,傳遞出中國共產黨人將牢記使命、不忘責任,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偉大中國夢想的堅定決心和信心,更讓我感受到夢想的力量。

用信仰點亮夢想

實現民族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的偉大夢想。一條漫漫復興路,寄托著幾代中國人的美好夙願,凝結著中華兒女的心血汗水。170多年來,一代代的中國人,牢記使命、不忘責任,懷揣著夢想,追逐著夢想,挺直了脊梁,頑強奮斗,走出苦難,走向輝煌。

哲學家康德曾說過,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亙古不變的,一個是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一個是每個人心底深藏的高貴信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我們的歷史責任,更是歷史自覺。正是有了信仰,中華民族面對列強的凌辱,我們的中國夢沒有破滅﹔面對建國初期的一窮二白,我們的中國夢沒有破滅﹔面對奮斗征程中的坎坷與挫折,我們的中國夢沒有破滅﹔面對人世遭逢的巨大自然災難,我們的中國夢沒有破滅。

“中國夢”的茁壯,同樣豐滿著企業乃至個人的夢想。榮毅仁老董事長等第一代中信人懷著對祖國的熱愛,同心協力、高瞻遠矚,定要用自己的智慧和經驗為中國經濟發展闖出一條新路。

無論身處怎樣的逆境,榮毅仁老董事長依然“第一是國家,第二是工作,第三是家庭……跟共產黨跟定了”!更多的老一輩中信開創者、曾有上海灘赫赫有名的富商巨賈,擁擠在簡陋的辦公室,“終於可以做些事情”。從紅色資本家榮毅仁在《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草案提出的“對外資不應限制比例”,到富有膽識和智慧的熊向暉起草確定企業自主地位的《六條》……彰顯了以榮毅仁為代表的第一批中信人的開拓精神和難能可貴的寬廣胸襟,殊途同歸、榮辱與共。

很多人在感慨,我們生活在一個信仰缺失的時代。而我認為,人不可能完全沒有信仰,人的頭腦總會被某種精神來填補,缺失了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大信仰,為個人私利或小集體利益鋌而走險的“小理想”就會取而代之。

常振明董事長所說:歷史責任感是中信集團從成立之初到現在揮之不去的印記。作為中信的一名員工,面對老一輩創下的輝煌業績,面對榮老“遵紀守法,作風正派﹔實事求是,開拓創新﹔謙虛謹慎,團結互助﹔勤勉奮發,雷厲風行”這三十二字訓,字字振聾發聵。作為中信一名青年紀檢監察干部而言,我更應該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自覺把個人理想融入黨和人民的事業中,始終忠誠於黨、忠誠於祖國、忠誠於人民,忠誠於黨和人民的反腐倡廉事業,做黨的忠誠衛士,做群眾的貼心人,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征程中書寫個人的華彩樂章。

用實干追逐夢想

實干是實現夢想的門票,沒有實干,夢想隻能是夢想。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指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靠實干,基本實現現代化要靠實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靠實干。” 充滿傳奇的“中國故事”,是13億勤勞、勇敢、智慧而又隱忍的中國人共同書寫的。正是一起苦、一起干、一起同心協力,我們戰勝了前行道路上的艱難險阻,走出了一條適合國情的發展之路,更加堅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鄧小平為中信五周年題字:“勇於創新,多做貢獻”。背負著鄧小平的希翼和托付的使命,忠實的“中信人”以他們睿智的眼光和卓越的掌控力,踏著堅韌朴實的步伐走來,成了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探路者、第一個吃螃蟹者,開創了“國外發行債券”“租賃業務”“房地產”“海外投資企業”、“香港上市紅籌股公司”“成立商業銀行”“在美國發行債券”“涉足國際商用衛星營運”等等數十個中國第一。

實干需要有創新精神。創新精神就是一種對事業的追求,是一種想干事業的執著,是一種干成事情的激情。原中信集團董事長孔丹說:“我們有一批有激情的員工,包括我本人,有激情啊,非干好不可!” 中信資產管理董事長兼總經理劉志強也多次強調,優秀的人才、富有激情、創新意識和團結協作的團隊,是企業最有價值的資產。

2005年《亮劍》熱播之際,正是中信資產最艱難的時候,大家正是用亮劍精神激勵團隊不放棄、不服輸、不言敗,用亮劍的堅守和執著,背水一戰,甩掉了虧損帽子,走出了被邊緣化的境地。在大家的共同記憶裡,正是他們,每一位曾經與中信資產並肩走過艱難歲月、櫛風沐雨的同事們,用激情、汗水,用執著、堅持,用信仰、追求,奏響了公司穩健、快速和可持續發展的動人華章!

在公司許多老員工共同的追憶裡,我們可以清晰看到7年多來,資產公司走過的路就是始終堅持不斷的探索和創新之路。2005年初,在公司靠吃資本金過日子、“無米下鍋”、走投無路時,因為創新,公司完成了公司業務模式的第一次轉型,觸發並牽引著員工在不良資產市場上盡情發揮,不斷開拓。2008年,因為創新,公司針對中小企業和個人融資難的問題,進入典當短期融資市場,揭開了第二次業務轉型的序幕,發展類金融業務的商業模式。目前,公司也處於發展的關鍵時期。公司既面臨外部經濟環境劇烈變化、不確定性更為突出的嚴峻挑戰,也面臨內部業務基礎和盈利能力還不穩固、管理團隊思維、觀念和執行能力還不適應業務發展和現代企業管理要求等問題。如何創新思維、創新觀念,為持續推動商業模式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產品創新和營銷創新,將直接影響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作為一名工作已愈五年的中信人,在實際工作中,有時也難免會報怨從事的瑣碎工作缺少實際意義,逐漸消耗自己的工作熱情和期望,逐漸減少工作的積極性和責任感。每每此時,先哲們、前輩們的教誨便會響徹耳旁“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仰望星空,同樣需要腳踏實地。”“把每件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並以此告誡自己:隻有修煉好“內功”才能厚積薄發,隻有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做好每一個細節時才會多了收獲,有了成長,成為日后走向成功的資本。

用公平守護夢想

現代化的足音越是臨近,“公平”在夢想時代的地位便日益彰顯。“中國夢”照亮的,既是民族國家的共有理想,也有億萬中華兒女個人價值的實現。“總量”與“平均”的尷尬反差,“共富”與“個富”的局部失衡,“國強”與“民富”的共同企盼,昭示我們:托起“中國夢”的,不僅是國家的強大、物質的豐沛,還有圓夢的舞台。這個舞台,正如十八大強調的,就是要實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唯此,才能拓展“中國夢”的幸福縱深。

用公平托起中國夢想,是國家之夢的應有內容,也是個人之夢的實現途徑。缺少公平,必然影響甚至摧毀夢想的抵達。同樣,在公司裡,有權利公平,個人夢想才能起飛﹔有機會公平,個人奮斗才有動力﹔有規則公平,企業才能進步。

我有幸在這樣的公司成長。近七年多來,中信資產就是這樣用公平守護著員工的個人夢想,努力踐行著以人為本的理念,使員工切身感受著大家庭的溫暖。公司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在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努力拓展業務的同時,始終堅持抓黨建、抓企業文化建設、抓團隊的思想和隊伍建設,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改善員工福利,讓員工切實分享企業發展的實惠,努力營造和諧的大家庭氛圍。在吸引人才上,廣納賢才﹔在人才培養上,不吝投入﹔在人才使用上,不拘一格。公司為員工,員工為公司,公司的利益和員工的利益融為一體,公司獲得可持續發展的人才保障,員工傾情奉獻,實現人生價值。

用使命點燃夢想、用實干追逐夢想、用公平守護夢想,“中國夢”將不再遙遠,我們的個人夢想也定能實現!

(責編:單莞婷(實習生)、高雷)


相關專題
· 中央國家機關“我與十八大”主題征文選登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