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中央國家機關“我與十八大”主題征文選登>>中國科學院

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 樹立黨建研究的新風氣

中科院機關退休干部 沈 穎
2013年07月30日15:1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 樹立黨建研究的新風氣

黨的十八大精神和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一系列重大決策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和教育。深入貫徹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就是要進一步樹立黨建研究的新風氣——我們把它叫做新研風。

改革開放以來,全國黨建研究工作逐步深入,30多年來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和一系列豐碩成果與重大突破,為新時期黨的建設與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和支撐。一些基層的黨建研究也比較活躍,其工作及文章具有高起點、深研究、聯實際、重創新的特色,形成了一股新的研究風氣。

但是,我們也深深地感到,長期以來在我國黨建研究領域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直未能根本解決的問題,其中比較突出的問題可以概括為:八股套路、脫離實際、回避矛盾、牽強附會、“自娛自樂”。

一些黨建研究及文章,不管上面什麼講話,都機械地稱之為“綱領”。什麼是綱領?其原意是說漁網上有一條粗繩子,收網時,漁民拉住繩子把網慢慢收攏,這條繩子就是“綱”。領,本指衣服的領子。抓住綱和領子,網和衣服就把握住了,所以用“綱領”來表示總的方面,后來引申為重大政治主張、目標和行動原則。中央領導的重要講話,有的確實具有綱領的性質,比如十八大報告﹔有些講話也很重要,但不一定是綱領,有的只是一般的會議小結。一個漁網隻有粗繩子,怎麼打魚?一個政黨,“綱領”層出不窮,叫人如何適從?講到重要性和意義動輒就是 “必然要求”、“內在要求”,幾乎成了千篇一律的程式。有的善於使用“倒追法”,對一個新的提法,有些研究者死乞白列非要從老祖宗馬克思那裡找到出處,馬克思如果活著,一定也會很尷尬。有的文章特別喜歡隨便用“隻要……就一定會”的句式,十分牽強俯會。人是復雜的,社會是復雜的,我們黨的建設更是前所未有的偉大事業,真能有那麼多那麼簡單的 “隻要……,就一定會”的好事嗎?時下有些黨建研究文章形式高於內容,非要把詩詞歌賦那一套修辭方法用到黨建研究文章裡,似乎沒有排比、對仗文章就不能出彩。還有些黨建文章愛玩文字游戲,總要弄出幾個這個,幾個那個。有的黨建專家經常把統計一個重要講話或報告裡某個詞出現的頻次作為津津樂道的事,把《紅樓夢》研究中那點兒技法用到了黨建上。還有一些黨建文章頗有逢場作戲、自娛自樂的之嫌。更大的問題是嚴重脫離實際、紙上談兵,回避現實問題和矛盾。

專業黨建研究者的不良風氣也傳染到了基層黨組織和黨建工作者。許多基層或多或少也存在上面的一些問題,有一些不太好的研風,有的研風飄浮,猶如浮萍,對於黨建研究深入不下去,下功夫不夠,淺嘗輒止﹔有的片面追求大而全,面面俱到,重點不突出﹔有的調研不深入,結論很輕率﹔有的問題羅列不少,但舉措乏力﹔有的老調重彈,毫無新意,十幾二十幾年前就是這些話,這麼多年總是轉來轉去,甚至有的找些別人的文章段落和觀點,簡單組合,即成自己的研究文章。應當看到,也有不少基層的黨建工作者確實想把研究做好,但功力不夠,或不得要領。無論如何,當前及今后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加強和改進黨建研究工作,必須注重樹立新研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工作作風上的問題絕對不是小事,如果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牆把我們黨和人民群眾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作風對一個政黨至關重要,對於黨建研究,作風主要體現在研風上。

所謂新研風,其核心和本質就是要唯實求真。

首先,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搞清為什麼要研究。從大的方面說,是要推進黨的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作為一個全世界最大的政黨,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背景和形勢,肩負著帶領十三億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使命,責任重大,任務艱巨,必須要有深入的研究探索作保障。對於黨的基層組織,如何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的要求,切實發揮黨組織的核心保障作用,進一步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成為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黨組織,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深入研究探索。有了這種使命感,研究才能有真正的動力和目標。那種單純為研究而研究、為交差而研究的研究注定不會產出真正的、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第二,堅決摒棄八股套路。長期以來盛行的八股套路不僅是黨建研究,也是一切研究的大敵。如果不徹底摒棄八股文風,就會窒息黨建研究,遲早會把黨建研究置於死地。其實,早在1942年,毛澤東就痛斥了黨八股的罪狀——空話連篇,言之無物﹔裝腔作勢,借以嚇人﹔無的放矢,不看對象﹔語言無味,像個癟三﹔甲乙丙丁,開中藥鋪等等和“一開會,二報告,三討論,四結論,五散會”,做起“報告”來“一國際,二國內,三邊區,四本部”現象。今天,七十多年過去了,八股遺風帶著政治的“大蓋帽”,穿著時代的“迷彩服”依然在招搖過市。

我們的專業黨建研究工作者要帶頭堅決摒棄八股文風,基層的黨建工作者也要十分警惕八股文風的傳染和侵襲,千萬不要沾染八股習氣。抵制八股套路的利器就是堅持實事求是,我們要扎扎實實地研究一些黨建的新問題、新觀念、新方法、新形式。基層的黨建研究更要緊密結合本領域、本單位的實際,不求大而全,不要面面俱到,要針對一兩個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分析透、研究透。標題制作和內容表述不牽強附會地追求排比,不一定硬要總結出三個這,四個那。最根本的是看研究成果有沒有真正的參考、指導或借鑒價值。

第三,要注重調研。調研看似研究方法和形式,實則也是涉及研風。調研是黨的工作的基本功,也是黨建研究的基本功。黨建研究的調研一般分為兩種——文獻調研和實際調研。充分的文獻調研十分重要,了解前人和他人都作了哪些相關研究,一是避免重復勞動﹔二是尊重別人的勞動﹔三是可以從中得到啟發,可以參考借鑒。其實這也是一個擴展知識,深入學習的好機會。文獻調研也要適當參考國外的有關著作。黨組織要做好群眾工作,怎樣認識群眾,深入了解群體的規律十分重要。比如有幾本關於研究群體的書就可以參考。一本是群體學理論的創始人,法國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的於十九世紀末期寫的《烏合之眾》,號稱群體心理學的經典著作。另一本是詹姆斯•索羅維基寫的《群體的智慧》。還有一本是號稱全能科學家的英國布裡斯托大學教授蘭•費雪所著《完美的群體》。后兩本都是近年之作。《烏合之眾》認為群體並不具有智慧,一旦個人融入群體,個性就會被湮沒,成為群體思想的犧牲品。《群體的智慧》認為,在一定條件下群眾可以和專家一樣出色,但隻限於簡單行為,在復雜行為方面,群體的智慧並無優勢。一些專家稱,《完美的群體》揭開了人類復雜群體行為背后的隱秘,該書作者認為,對人類而言,獲得群體智能的關鍵,不是丟失個體性,而是讓個體學會如何與鄰近的其它個體適當的互動。這些觀點,對於科學了解和認識群體行為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調研還包括實際(現場)調研。不僅是召開個會,聽聽發言。最好要做深入訪談。問卷調查是一種好形式,但問卷要講科學,要精心設計,反饋的結果要深入研究分析,不能簡單地“一問了之”,更不能輕易地或勉強地下結論。

第四,要注重應用。研究是為了應用,研究成果的生命是看能不能指導實踐。我們的研究不能僅僅滿足於會上講講,會后出個集子、出本書,或者得個什麼獎,然后就束之高閣。注重應用,要在選題和課題設計的環節就要充分考慮到應用問題,要作為研究的重點,研究提出的對策要切實可行,不能生拉硬扯,簡單羅列,表面看條條是道,實際上沒有多少應用價值。黨的十八大要求將基層黨組織建成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黨組織。這就是個黨建研究的非常重要的命題,既有一定的理論性,更有很強的應用性。“三型”黨組織的建設,應當作為今后我們基層黨建研究的一個重要選題。

第五,要有創新。真正的理論創新很難做到,但也要力爭要有一定的創新點,有些新觀點、新理念。更多的是要研究探索出一些黨建工作的新方法、新形式。這裡也有個對創新認識的問題。創新理論鼻祖熊彼特認為,創新是各種生產要素的新組合。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克拉克認為,創新是一種新的管理機構、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從而在資源配置上取得更大的經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這兩句最簡捷的對創新的詮釋,不僅告訴我們創新的真諦是什麼,也在一定意義上啟迪我們如何創新我們的黨建研究工作。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的改進作風的八項規定,令人耳目一新。為什麼過去立了那麼多規矩都沒有很好解決的問題,八項規定一出台,效果出人意料地好,一下子就把大吃大喝、奢侈浪費、形式主義等頑劣風氣的勢頭基本上剎住了,得到了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的擁護和高度評價。這就是創新,了不起的創新。這裡不光是實踐的創新,能說沒有理論的創新?我們應當從中得到深刻的啟示。

(責編:單莞婷(實習生)、高雷)


相關專題
· 中央國家機關“我與十八大”主題征文選登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