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中央國家機關“我與十八大”主題征文選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深化改革開放需要創辦沿邊經濟特區

國家發改委西部開發司  調研員  胡長順  
2013年07月29日15:1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深化改革開放需要創辦沿邊經濟特區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創新開放模式,促進沿海內陸沿邊開放優勢互補,形成引領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開放區域,培育帶動區域發展的開放高地。習近平總書記把十八大以后的首次在國內的考察調研選到廣東,走的路線,深圳、珠海、廣州、順德,和20年前鄧小平南巡路線很相似,這既是紀念鄧小平南巡20周年,也顯示了新一代領導人要繼續高舉鄧小平改革開放的旗幟,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的道路。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深化改革朝著十八大指引的改革開放方向前進。但是,下一步具體如何深化改革開放還是有待探討的問題。

一、美國圍堵歐亞大陸特別是中國的地緣背景

英國近代地緣戰略理論家麥金德認為,歐亞大陸是世界政治的一個樞紐區域(或叫心臟地帶)﹔樞紐以外地區,在一個巨大的內新月形地區中,有德國、奧地利、土耳其、印度和中國﹔不在歐亞大陸的外新月形地區中,有英國、南非、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和日本。他把世界地緣政治上“陸心說”歸納為三句名言:“誰統治東歐,誰就能主宰心臟地帶﹔誰統治心臟地帶,誰就能主宰世界島﹔誰統治世界島,誰就能主宰全世界。”世界島是歐、亞、非三大陸,由於其相連成一體,故稱為世界島。不在世界島上的國家通過大規模工業化和科技發明可以實現富國強兵夢想。麥金德的三句名言具有巨大的誘惑力,而且其思想被地緣戰略學家所傳承。在美國征服世界的戰略棋盤上,歐亞大陸是主戰場,目前正在進行分割包圍,而綜合實力強大的中俄是最后的戰略目標。由於美國不在世界島上,美國又想稱霸並統一世界,因此必然對歐亞大陸進行圍堵。

2012年1月5日,奧巴馬政府在美國五角大樓公布的一項新的軍事戰略中明確指出﹐美國重新調整軍隊應對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威脅,重點加強海軍和空軍力量在亞太地區的軍事步驟與提升軍事打擊能力,並首次明確把中國作為對手國家之一。美國一直在極力利用各種矛盾牽制“中國崛起”,給中國造成經濟到外交上的壓力,現在到軍事上形成全方位的了,美國在這個地區要應對中國崛起為目標的戰略打擊大幕已正式拉開了。美國政府戰略東移轉向亞洲,目的是遏制中國的崛起。中國被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反華勢力“圍堵”,周邊安全形勢惡化。種種跡象表明,冷戰結束以后,美國實際上試圖採取“全面遏制、圍堵”中國的戰略。美國支持菲律賓和越南在南海挑舋中國﹔挑撥緬甸擱置中緬兩國密鬆電站合作項目,企圖封堵我國經緬甸進入印度洋戰略通道﹔鼓勵日本挑起釣魚島國有化鬧劇。瓦解中國、肢解中國是美國的全球戰略之一。因為隻有搞掉中國或者把中國培養成親美國的中國,美國的獨霸全球的美夢才成真,才能真正成為全球的霸主。為此,美國多管齊下,不擇手段。美國正式承認正在對中國進行圍堵。國防部長帕內塔表示,到2020年實現亞太地區海軍力量佔整個美國海軍的60%(其中包括六艘航母及大部分巡洋艦,驅逐艦,瀕海戰斗艦和潛艇)。美戰略重心東移是冷戰后美國最大的戰略結構性調整,是國際戰略格局的重大變化,它無疑給我們國家安全與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我們要看清帝國主義的本質是不會變的,絕對不會讓中國好好崛起的。

二、我國沿邊地區大多是世界島的中心區域,創辦沿邊經濟特區條件成熟

我們搞清楚了地緣戰略思想的傳承性,也就能夠認清美國為什麼圍堵中國,以及戰略對策。如果我國創辦沿邊經濟特區,就象在我國沿邊地區構筑了“籬笆樁”一樣,就能夠變“包圍圈”為經濟增長圈。突破敵對國家圍堵,維護邊疆穩定,促進民族團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我國陸地邊境線長2.28萬公裡,沿陸地邊境分布著9個省(區)的136個邊境縣(旗、市、市轄區)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58個邊境團場,面積212萬平方公裡,佔全國的22.08%,人口約2200萬。主要分布有45個少數民族。陸上與14個國家為鄰。總體看,沿邊地區的國土面積大,邊境線長,人口較少,少數民族分布集中,民族宗教問題復雜,地處偏遠,人均土地等自然資源豐富,經濟社會發展嚴重滯后,貧困問題突出。毗鄰國家多,對外關系復雜敏感。資源豐富,地緣優勢明顯,開放空間廣闊。開發潛力巨大。按照麥金德的劃分,我國實際上處於世界島和邊緣地區(內新月形地區),而沿邊地區大多是世界島的中心區域,地緣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實踐,証明創辦沿海經濟特區是成功的。對應於沿海經濟特區,提出沿邊經濟特區的時機已成熟。迄今為止,沿海地區開放、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和中部崛起及天津濱海新區等重大戰略,都已經實施了,創辦沿邊經濟特區是新一屆黨中央和國務院最佳的政策選擇,這是從地緣戰略角度提出的戰略性建議。

根據沿邊地區的實際情況和馬克思主義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辯証關系原理,必須把推動經濟基礎變革同推動上層建筑改革結合起來,不斷推動我國社會主義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適應。適當調整行政區劃,提升行政級別,創辦副省級的沿邊經濟特區。創辦沿邊經濟特區是思想新解放和改革新突破的具體實踐,是確保能源和經濟安全的必然要求,是保衛國家邊疆安全、反對分裂主義的屏障,是突破西方反華勢力“圍堵”的“殺手锏”。創辦沿邊經濟特區就象在我國沿邊地區構筑了一圈“籬笆樁”一樣,有利於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推動我國參與各種區域和次區域經濟合作。有利於我國人口在國土上均勻分布,減少對北上廣等壓力。面向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和東北亞四個戰略方向,選擇創辦若干個沿邊經濟特區,沿我國陸地邊境地區開創沿邊開發開放新格局。

三、創辦沿邊經濟特區的原則、目標和主要任務

基本原則:(1)要科學規劃,突出重點,堅持基礎設施建設優先﹔(2)國家支持與自力更生並重,堅持走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道路﹔(3)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堅持改革開放互利共贏﹔(4)和諧發展,互利共贏,堅持建設和諧邊疆。

主要目標:(1)思想新解放和改革新突破的試驗區,沿邊開放和諧邊疆建設的新亮點﹔(2)重點區域的一個組成部分,實行優先發展,成為減緩人口向特大城市擁擠,實現我國人口均勻分布,吸收大學生和農民工就業的新平台,著力培養成為沿邊經濟增長極。(3)擴大內需吸引國內外資金投資和承接東中部地區產業轉移的平台,形成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體制環境。(4)我國企業“走出去”的后方基地和對外經貿合作的“橋頭堡”,擴大同周邊國家區域間經濟技術合作,不斷拓展對外開放的新領域。

主要任務:(1)加快通道和口岸基礎設施建設。(2)建設完善沿邊經濟特區園區體系。(3)積極推進實施“走出去”戰略。(4)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城鎮基礎設施建設。(5)加強開發開放能力建設。開展和諧邊境建設。

四、副省級沿邊經濟特區的選點設立

就象當年鄧小平在南海邊畫了幾個圈一樣,建議新一屆黨中央在沿邊地區畫11個圈,設立副省級的沿邊經濟特區,目的是建設成為對外開放的橋頭堡、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城市、開發開放的示范區。如下圖所示。具體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由北海、欽州、防城港3市整合設立1個副省級的沿邊經濟特區﹔雲南省:由西雙版納自治州和普爾市整合,設立1個副省級的沿邊經濟特區﹔由德宏自治州和保山市整合,設立1個副省級的沿邊經濟特區(也可以考慮僅將保山市騰沖和龍陵兩縣納入)﹔西藏自治區:在曲水—貢嘎—扎囊—乃東—桑日縣一帶,雅魯藏布江平坦河谷,整合相關區域,設立1個副省級的沿邊經濟特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喀什整合喀什、烏恰、阿圖什等相關區域,設立1個副省級的沿邊經濟特區﹔在伊寧、霍城、霍爾果斯、察布查爾等整合相關區域,設立1個副省級的沿邊經濟特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師團包含在相應的沿邊經濟特區內並享受政策,下同﹔甘肅省:將酒泉市與嘉峪關市整合,設立1個副省級的沿邊經濟特區,將內蒙古自治區的策克口岸作為該沿邊經濟特區的主要對外口岸﹔內蒙古自治區:包括滿洲裡,在呼倫貝爾市設立1個副省級的沿邊經濟特區﹔黑龍江省:在黑河設立1個副省級的沿邊經濟特區﹔吉林省:在琿春、圖們、汪清整合相關區域,設立1個副省級的沿邊經濟特區﹔遼寧省:在丹東設立1個副省級的沿邊經濟特區。

五、促進沿邊經濟特區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建議

沿邊經濟特區是國家邊疆戰略屏障和前哨,是對外開放的新窗口。要用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謀劃未來,把沿邊經濟特區的建設作為構建全國開發開放新格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和舉措,採取優惠政策。標志性的是企業所得稅率建議為10%,比當年沿海經濟特區和西部大開發優惠稅率更加優惠。(1)加大中央資金投入力度。(2)支持在開發開放方面先行先試,探索新模式。(3)支持連接沿邊經濟特區與國內外市場的國際區域運輸通道建設。(4)在沿邊經濟特區設立辦理出國護照出証中心或簽証處。(5)加大信貸支持,設立邊境貿易發展基金,建立邊境貿易公共信息網站,建立邊境地區會晤制度和邊境貿易爭端仲裁制度。(6)深化對內對外協作機制。(7)強化人才支撐。(8)深化體制改革。

關於領導組織,建議中央成立沿邊經濟特區領導小組,在國家發改委設立沿邊經濟特區司,在財政部和商務部也設立相應司處。

總之,我們一定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在改革開放方面勇於開拓創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滿懷信心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而奮斗。

(責編:高雷、權娟)


相關專題
· 中央國家機關“我與十八大”主題征文選登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