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雲天,綠環邕城。2013年6月3日,中國—東南亞民間高端對話會在美麗的廣西南寧舉行,會議由中國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簡稱“中促會”)主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出席開幕式並發表題為《匯聚人民智慧,推動共贏發展》的主旨講話,開幕式由全國婦聯副主席、中促會副會長孟曉駟主持。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促會會長孫家正,印尼民心黨主席、前國民軍總司令維蘭托,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彭清華,中聯部副部長李進軍等分別出席開閉幕式並致辭。來自東南亞11個國家的政要、前政要和東盟秘書處代表以及來自中國和東南亞的民間組織、研究機構、企業和媒體代表逾500人參加了對話會。本次高端對話會為期兩天,共舉辦了“凝聚民意,推動中國—東南亞關系的新發展”和“務實合作的新舉措”兩場分會,以及“官民攜手:地區和平與發展的推動力量”專題對話會。對話期間,與會者圍繞“和平促發展,合作求共贏——中國和東南亞人民的共同心聲、共同夢想”主題進行了熱烈討論,坦誠交流,達成了廣泛共識。
聚集民間共識 攜手實現共同夢想
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緣相通,長期保持著和平共處、平等相待、友好互助的親密關系,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攸關的命運共同體。
中國新一屆領導集體提出中國夢的重大戰略思想,追求的是用和平、文明的方式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和平之夢、和諧之夢。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在開幕式致辭中也特別指出,這與中國和東南亞人民的共同夢想是相通的,既能造福中國人民,也將為東南亞和世界的和平發展帶來新機遇。當今世界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中國人民願與東南亞各國人民攜手努力,實現持久和平與共同繁榮這一夢想。為此,劉奇葆提出:
——維護和平是實現共同夢想的基本前提。中國人民自古珍視和平,“親仁善鄰”。我們主張通過對話而不是對抗來有效管控分歧,妥善處理矛盾,共擔維護地區和平的責任,反對因一己之私、一時沖動而挑起事端,破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推動發展是實現共同夢想的重要途徑。中國是東盟最大貿易伙伴,東盟是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我們應當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形成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良性互動,促進區域內經濟整合,提高地區綜合競爭力。這不僅有助於實現各國的發展目標,也將為共同發展開辟更大空間。
——加強合作是實現共同夢想的有效途徑。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在金融、科技、農業、能源、扶貧等領域合作不斷加深,在打擊跨國犯罪、維護網絡安全等非傳統安全領域開展著機制化合作。我們有信心通過探索雙方互利合作的新領域、新途徑和新方式,推動國家間的互利合作邁向新高度。
——實現共贏是實現共同夢想的必然選擇。“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中共十八大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和各國人民共同心願,在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上加上了“共贏”二字,這是中國對國際社會的庄嚴承諾。我們應當努力擴大雙方利益匯合點,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自身發展時促進各國共同發展。
中國和東南亞國家山水相連,友好交往的歷史源遠流長。在如何營造和平穩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贏的周邊環境,積極培育和發展新型周邊關系方面,劉奇葆也提出了四點建議:第一,堅持團結互信,加強對話協商。中國願與東南亞國家一起本著互諒互讓和友好協商的原則,依靠自己的力量妥善處理存在的分歧和問題,擴大共識,增進互信,探索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和促進共同發展的新途徑,把中國—東南亞友好關系的大局維護好、鞏固好、發展好。第二,堅持合作共贏,共享發展成果。中國願與東南亞各國共同努力,積極開展務實合作,創新合作模式,提高合作水平,推進互聯互通,打造海上合作及區域合作的新亮點,深化民生合作新領域,真正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各國人民。第三,堅持包容互鑒,推動共同進步。我們應當秉持開放包容的精神,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發展道路多樣化,尊重和維護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消除疑慮和隔閡,互學互鑒,共同應對風險挑戰,把多樣性和差異性轉化為發展活力和合作動力。第四,堅持民間友好,夯實國家關系基礎。民間友好是國家關系的根基,中國願同東南亞各國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友好交流,厚植友好的社會基礎和民意基礎,讓人民更加相知相近相親。
開幕式上,印尼民心黨主席、前國民軍總司令維蘭托也表示東南亞和中國具有人力資源優勢和經濟發展潛力,應進一步加大合作力度,向更加深入、更有成果、更高質量、更加互利共贏的方向發展。中聯部副部長李進軍指出,此次高端對話會為中國—東南亞民間友好開辟了新的舞台,希望對話會建成中國同東南亞各國人民傳承並拓展世代友好的新渠道、促進交流合作的新機制。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彭清華在致辭中也表示願利用廣西地緣優勢,與東南亞國家開展經貿、旅游、教育等方面的務實合作。
本次對話會的召開恰逢中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與東南亞國家建立戰略伙伴關系十年之際,致辭嘉賓均表示希望與會各界代表充分利用對話會這個平台,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為推動實現中國和東南亞人民的共同夢想貢獻智慧和力量。
匯集民間智慧 坦誠交流共同心聲
此次中國—東南亞民間高端對話會旨在增進彼此了解、促進務實合作、發展友好情誼,為中國—東南亞民間交流搭建一座“心連心”的橋梁。為此對話會特別舉辦了兩場分會和一場專題對話會,分別就“凝聚民意,推動中國—東南亞關系的新發展”、“務實合作的新舉措”、“官民攜手:地區和平與發展的推動力量”進行了深入討論。中國與東南亞代表各抒己見,互動熱烈,坦誠交流了各自心聲。
一、凝聚民意民智,解決中國—東南亞國家間存在的問題
1511年葡萄牙侵佔馬六甲海峽掀開了西方近代殖民主義在東南亞的擴張史,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帝國主義在亞洲的殖民體系遭到沉重打擊后,東南亞國家才掀起民族解放運動,陸續擺脫西方殖民統治,成為政治獨立的民族國家。與會者坦陳,數百年慘痛屈辱的殖民史在東南亞人民心中留下了無法抹去的深深傷痕,因而許多東南亞人民對大國的崛起心存疑慮,中國對東南亞國家來說就是身邊的大國,近年來更是隨著綜合國力的發展“不怒而威”,給周邊國家帶來了較大壓力。在此背景下,如何促進中國—東南亞國家關系的發展並解決存在的問題和爭端成為對話會的重要議題之一。
與會者認為,21世紀應是協商的世紀,是制造業和服務業相互依存的世紀,是亞洲脫離貧困、走向發展的世紀,以安全為主的地緣政治必將被以合作為主的地緣經濟所取代。因此,中國與個別周邊國家的海上爭端不應也不能被肆意放大,更不能阻礙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實現共同繁榮的目標。誠然,美國“重返亞太”戰略讓東南亞局勢更趨復雜,但不少東南亞國家與會者希望本國在地區問題上能擁有更大的自決權,以大局為重,妥善處理海上爭端。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中國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名譽副會長章新勝認為,發展是亞洲人民的共同願望,彼此之間的長遠利益遠遠大於存在的分歧,我們應當提高警惕,專注於區域化建設,加強民間交流。菲律賓參議員馬科斯二世也表示南海問題不應干擾菲中其他領域的合作,民間交流對促進政府間關系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二、加強民間交往,推動中國—東南亞國家友好務實合作
作為新興的世界經濟增長中心,中國同東南亞國家合作空間大、活力旺盛、前景樂觀。與會者坦言,深化中國同東南亞各國的友好務實合作是雙方人民的共同心聲和迫切願望,對改善本地區人民福祉,維持地區穩定與和諧,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意義重大。在政府層面溝通的基礎上,民間交往在雙方務實合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東南亞民間高端對話會”這一重要民間交流平台的出現,為中國與東南亞非政府組織間增進了解與互信創造了良好機會。
對話期間,與會者積極為如何推動中國—東南亞國家務實合作獻計獻策,建議進一步提升中國—東盟自貿區貿易和投資自由化水平,消除非關稅壁壘﹔共建產業園區,通過產業鏈配合減少競爭、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提升區域產業競爭力﹔協同推進大湄公河、中越“兩廊一圈”、泛北部灣等次區域合作,形成合力﹔在陸上合作基礎上,形成“海陸合作”等。與會者還就民間組織如何進一步加強務實合作提出四點建議:一是要按領域細分,搭建不同的平台對口交流﹔二是發揮民間組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在企業投資中起到協調作用﹔三是共同策劃一些促進民間務實合作的項目﹔四是建立中國—東南亞國家非政府聯合體,針對扶貧脫困、社區發展、教育衛生、環境保護等共同目標,通過聯合體平台,實現信息、經驗分享和行動協調。
三、厚植民意基礎,珍視中國—東南亞地區和平與繁榮
中國同東南亞國家雖各有特色,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不同,但具有相似的價值觀,具有江河同源、歷史同流的親緣關系。此次對話會上,中外與會者普遍表達了珍視本地區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願望。
與會者認為,當今世界經濟重心正在東移,西方以“高舉債、高福利、高消費”為特征的三高模式難以為繼。中國和東南亞作為新興經濟體,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地位不斷提升,正在探索一條互利共贏的合作路徑。中國同東南亞國家相通的傳統文化理念為共同進步提供了基本動力:一是中國和東南亞國家都倡導和平,強調隻有在和平的環境下才能實現發展,堅持顧全大局,和平解決爭端﹔二是提倡相互尊重,尊重文明的多樣性,主張和而不同、求大同存小異,取長補短,互通有無﹔三是主張團結,即主張維護國家間團結,也重視官方、民間不同社會力量間的和諧相處。此外,與會者也就民間交往對推動政府關系發展達成共識,認為民間社會的聲音對政府決策影響越來越大。如果民間情緒是對立緊張的,政府決策的空間就將受到擠壓﹔反之,民間加強戰略對話和互信,有助於凝聚民意、增加共識,為政府解決爭端創造良好氛圍,擴大解決問題的空間。民間組織、民間力量要積極參與到推動國家關系發展進程中來,在發展的道路上互學互鑒、互幫互助,為實現中國同東南亞各國的共同繁榮貢獻力量。
凝集民間力量 深入推動共同發展
6月4日,中國—東南亞民間高端對話會在廣西防城港市順利閉幕。當天,中外代表還參觀了當地企業、城市建設等。
閉幕式上,第十一屆政協副主席、中國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會長孫家正在演講中指出,中國和東南亞國家自古就有著“兩心宜一體,同舍又鄰居”的深情厚誼,通過此次中國—東南亞民間高端對話會的平台,雙方在和平與發展問題上形成了許多重要共識,成果豐碩。一是中國與東南亞關系的主流是睦鄰友好、互利合作,彼此都十分珍視地區的持久和平與友好合作關系﹔二是中國同東南亞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始終把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作為最緊迫、最重要的任務,把能否給本國人民和本地區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放在首位﹔三是中國和東南亞國家加強溝通、積累共識、增進互信十分重要,應堅持互諒互讓,友好協商,共同維護好和平與發展的大局。
國家之間的友好,歸根結底是人民之間的友好。展開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友好發展的畫卷,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共同努力貢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民間力量,不僅推動了國家關系穩健發展,更讓不同國籍、不同民族人民的心走得更近更親。在民間力量如何推動中國和東南亞關系持續健康發展問題上,孫家正也提出四點建議。第一,民間力量要做中國—東南亞和平互信的維護者和促進者,成為推動地區安全、促進地區發展、推動國際秩序公正合理建設的積極力量。第二,民間力量要做中國—東南亞共同繁榮的支持者和建設者,進一步豐富交流形式、擴大合作步伐、促進各領域交流,使雙方民眾成為中國—東南亞關系的堅定支持者、積極建設者和真正受益者。第三,民間力量要做中國和東南亞夢想交織的實現者和開拓者,使民間交流合作成為服務各國人民福祉、補充和推動政治與經貿合作關系的重要平台。第四,民間力量要做中國—東南亞民間友好的推動者和傳播者,積極推動建立中國與東南亞各國各類民意溝通的平台,力爭實現民間高端對話會的機制化。
精簡的開閉幕式、高效的雙分會、務實的專題對話會、豐富的實地考察給中外各界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對話真正達到了增進了解、相互借鑒、促進合作、發展友誼的目的。中國—東南亞民間高端對話會不僅是民間組織推動國際關系發展的成功嘗試,為中國和東南亞民間加強交流合作搭建了新平台,更是一場真正聚集民間共識、匯集民間智慧、凝集民間力量的盛會。我們相信,和平與發展始終是中國—東南亞關系的主旋律,中國同東南亞各國人民的友誼必定地久天長!
(《當代世界》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