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袁隆平送花圈 痛別水稻院士

周開達(左二)與袁隆平一起,參加學術研討會。(資料圖片)
昨日上午9點,都江堰殯儀館一間遺體告別廳,300余人沉浸在悲痛之中,不時有人低聲哽咽。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農業大學教授,“西南雜交水稻之父”周開達的遺體告別儀式正在這裡舉行。7月20日上午,周開達因病醫治無效在川大華西醫院去世,享年81歲(本報21日曾報道)。昨日,周老生前的親朋好友、同事學生送他最后一程。
整個告別儀式簡單而隆重,持續約50分鐘,300余人依次向周老告別。四川大學等20余所高校發來唁電或敬送花圈,對周老逝世表示深切哀悼,袁隆平等院士也送來花圈,緬懷周老。
300余人送別周院士
昨天早上8點,周老生前的學生、同事、親友陸續趕到殯儀館。他們從四川農業大學的3個校區趕來,許多人從早上5點就開始准備,早早坐在車裡等待。
上午9點,遺體告別儀式在四川農業大學校長鄭有良的主持下開始,在簡短的主持中,鄭有良也幾度哽咽,令全場悲思更重。
致詞結束后,伴隨著陣陣哀樂,300余人排隊依次至周老靈前深深鞠躬,向周老作最后的告別。許多人眼角挂著淚花,無語凝咽。
除了遺體告別儀式,昨天周老的學生們還通過網頁、微博、QQ空間等各種方式,點燃蠟燭、心燈寄托哀思,祝願周老一路走好。
學校或建立塑像紀念
在四川農業大學成都溫江校區,圖書館前有一大片水稻田,緊挨著水稻田就是水稻研究所所在的教學樓。生前,周老全部身心都投入在水稻育種領域。
今后,這裡或將立起一座周老的雕塑,繼續見証水稻育種事業的發展。
川農大水稻研究所所長李平說,周老生病后,水稻研究所和學校就曾考慮在周老百年之后為其修建一座塑像。選址就在圖書館前面的水稻田旁邊,讓周老繼續見証該校水稻育種的進步與發展。由於當時周老尚在病中,此事並未公開。如今周老離去,李平說學校還需要層層打報告申請,若獲得批准,將在這裡立一座雕塑。
華西都市報記者劉春梅余行
圖由四川農業大學提供
人物簡介
周開達,1933年4月出生於重慶市江津縣先鋒鄉曉堂村,四川農業大學教授、全國著名水稻育種專家、博士生導師。1999年11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第一名農業院士。
周開達培育的岡型、D型雜交稻在長江中上游及雲、貴、川等地仍廣泛種植,約佔全國水稻種植面積三分之一,累計創社會經濟效益32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