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綜合報道
確保耕地不減少 避免農民“被上樓”

江蘇句容:讓農民享受城鎮化“最美風景”

2013年07月22日13:16   來源:新華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句容:讓農民享受城鎮化“最美風景”

“最美鄉村,福地句容”,這是句容市對外旅游形象宣傳喊響的一句口號。而今,它也成為這座“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新型城鎮化道路上的追求與寫照。

“新型城鎮化是句容當前最現實、最核心的發展動力。我們要從融入蘇南現代化、寧鎮揚一體化中汲取發展能量,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句容市委書記尹衛東說,“在此過程中,必須避免‘被上樓’‘半城鎮化’,使農民真正享受到新型城鎮化帶來的最美風景和幸福生活。”在他看來,句容的新型城鎮化始終堅持三個原則,一是確保耕地不減少、質量不降低、糧食不減產﹔二是從根本上維護農民的權益,讓群眾利益在新型城鎮化推進中有保障、有實惠﹔三是堅持群眾自願,組織引導群眾、不強迫群眾。

新型城鎮化如何打造“最美風景”?“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我們要把句容市域作為一個旅游整體產品來規劃設計,對城區進行旅游化改造,打造景城。”句容市旅游局副局長張正興介紹,目前句容正在城市東部句容河的源頭建設一個總面積25萬平方米的“房家壩公園”,將其定位為城市中央休閑區。“它增加的是城市與人的親和力,因此,它的尺度不是汽車的尺度、建筑物的尺度,而是人的尺度。”尹衛東說。

打造最美風景,當然應將句容“最美鄉村”的特質凸顯出來。“優美的生態、豐富的農業資源,是句容的特色優勢。”身兼句容鄉村旅游協會會長的張正興認為,句容有近4萬畝葡萄,3萬多畝應時鮮果,4萬多畝茶葉,4000多畝桑葚……依托特色農業,句容鼓勵農民建設休閑農庄,今年將新建90家精品農家樂。同時,句容還在推進可以騎行暢游的“綠道”建設。“如果說鄉村景點是珍珠,那麼綠道就是‘金線’,把珍珠串成項鏈。”張正興說,句容綠道已建成50公裡,下一步將再建60公裡綠道和8座驛站。

新型城鎮化,被征地農民保障是繞不開、躲不過的問題。它既關系城鎮化質量,也影響社會穩定。句容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高發巧介紹,句容60萬人口,有10萬個被征地保障對象。“我們的做法是,將失地農民直接納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給予長期保障。”高發巧說,句容失地農民參保,按財政補貼40%、個人繳納60%的比例繳費——個人交3萬元,政府補貼2萬元,另外將來還可以拿到2.1萬的死亡撫恤金。兩年間,句容先后拿出20億元資金助保,目前失地農民參保率達到96.35%,基本實現了“地征完、人進保”。

“新型城鎮化,不是‘把農民趕上樓就拉倒’。”寶華鎮黨委書記嵇曉群深有感觸地說,“不僅要讓他們住進樓,更要讓他們安下心。”該鎮去年對9000名失地農民做了一次摸底調查,發現勞動年齡段的有6000人,45%已在南京、句容參加職工養老保險,還有20%有事可做,但沒穩定的保險保障。“無業可就、無險可入人群,是我們的重點關注對象。”嵇曉群介紹,除了將其全部納入社會保障體系外,還在菜場物管招聘、小區門面房招租等方面,向失地農民開放。

后白鎮黨委書記王大金告訴記者,對生活成本上漲的擔憂和對土地的眷戀,是當前農民不願拆遷上樓的兩大原因。“為此,我們政府出錢建了一塊菜地,每家每戶分到一分地菜園,既照顧到了農民的生活習慣,也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67歲的王光榮4月底首批拿到了菜地,“有了這個小菜園,我們種得開心,吃得放心!”他說,一大家子有8口人吃菜,以前一個月蔬菜錢要花上千塊。現在,自家種的菜肯定夠吃了。王大金說,“城鎮化的好處,明擺在那裡。隻要政府的服務跟上來,城鎮化的進程必然越來越順!”

(通訊員 夏 永 陳 冬 滕慶海 記者 李 揚 晏培娟 翟慎良)

(責編:吳斌、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