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綜合報道

韓慶祥:實現“中國夢”須調整權力運作機制

2013年07月09日09:58   來源:重慶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核心觀點

  要實現“中國夢”及其戰略思路,構建其戰略支柱,就必須調整權力結構及其權力運作機制和社會運行方式。否則,實現“中國夢”就是一句空話。

  人物簡介

  韓慶祥,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中國馬克思恩格斯研究會副會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主要研究方向: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人學、能力理論、發展的代價。

  “中國夢”的本質特征,就是“目標凝聚”、“共生共進”、“外圓內方”和“人民主體”,相應蘊含的思維方式是戰略思維、和合思維、功能思維和人本思維

  重慶日報:“中國夢”,簡而言之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三個短語的深層次含義是什麼?

  韓慶祥:“中國夢”並非是一種簡單式的口號或提法,其背后有豐富的歷史底蘊和理論基礎,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清楚的認識“中國夢”的本質特征和思維方式。在我看來,“中國夢”的本質特征是“目標凝聚”、“共生共進”、“外圓內方”和“人民主體”,蘊含著戰略思維、和合思維、功能思維和人本思維。

  所謂“目標凝聚”,即實現“中國夢”首要是一個目標范疇。為實現這一戰略目標,就必須為此注入持續的動力;這種目標與動力,在本質上具有凝聚中華兒女一切積極力量和匯聚正能量的效用。這實際上是一種戰略思維。

  所謂“共生共進”,即實現“中國夢”是一個關系范疇,它主要涉及到中國與世界、國家與人民、民族與個人的關系。實現“中國夢”,本質上是要實現中國與世界、國家與人民、民族與個人的共生共進。這實際上是一種和合思維。

  所謂“外圓內方”,即實現“中國夢”是一個功能范疇,它要達到一種有尊嚴、被認同的效果。這種效果就體現在“外圓內方”上。實現“中國夢”,首先注重的是“強大”,可簡稱“方”;而要實現中國強大,就必須圓滿處理好中國與世界、國家與人民、民族與個人的關系,可簡稱“圓”。這種“外圓內方”既能贏得尊嚴,又容易被認同,實際上是一種功能思維。

  所謂“人民主體”,即實現“中國夢”還是一個價值范疇,它以人民為最高價值取向,這是一種人本思維。

  重慶日報:您談到,“中國夢”以人民為最高價值取向,這句話怎麼理解呢?

  韓慶祥:這個問題可以分為三個層面來理解:

  一,“中國夢”以民眾話語為表達方式。以“中國夢”來表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總任務、總目標,實際上是用通俗易懂、簡單質朴、喜聞樂見的“三貼近”的大眾化語言,讓群眾所理解、所接受,以此來引導群眾、感召群眾、動員群眾。這是用平民百姓的話來表達“中國目標”和“中國理想”,因而涉及到了當代中國話語體系轉換與思想傳播、價值認同問題。

  二,“中國夢”以人民主體為根本立場。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內在邏輯要求,這種“人民主體”集中體現為堅持以人為本及其人民立場,具體體現為“關注民生”、“注重民眾參與”和“尊重合理訴求”。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指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

  三,“中國夢”以公平正義為價值導向。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闡釋“中國夢”時強調:“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這表明,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民眾表達與引領當代中國向何處去的總任務和總目標,“中國夢”具有以公平正義為價值導向、以人民主體為根本立場的基本特征。

  從古至今,中國的首要優勢就是能集中資源和力量干大事。但優勢的反面就是劣勢,能以舉國之力辦大事,表明我國具有高度集中的權力,而權力過於集中就會導致權力至上

  重慶日報:“中國夢”不僅僅是“夢”,更是一種理想和目標。實現“中國夢”,我們也應該繪制明確的路線圖。在您看來,這張圖如何繪制?

  韓慶祥:要繪制路線圖,首先要明確實現“中國夢”的總體思路。

  在每一個歷史發展階段,總有一種根本力量在主導著社會歷史的發展。所以,社會歷史的變遷本質上是主導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力量的變遷,社會歷史發展規律,主要就是主導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力量轉移的規律。

  在力量轉移進程中,一個國家的比較優勢和相對劣勢就會明顯呈現出來,隻有發揮比較優勢、克服相對劣勢,才能使本國立於不敗之地、甚至真正強大起來。

  重慶日報:那麼,現階段中國的比較優勢和相對劣勢是什麼?

  韓慶祥:從古至今,中國的首要優勢就是能集中資源和力量干大事。

  優勢的反面就是劣勢。能以舉國之力辦大事,表明我國具有高度集中的權力,而權力過於集中就會導致權力至上。由此,從古至今,中國發展的最大軟肋,就是權力至上的官本位。這嚴重阻礙著中國前進和發展的步伐。

  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執政以來,積極自覺地在克服這種劣勢並避免由此帶來的危險,匯聚正能量。優化力量結構,就是既抓黨和政府的干部隊伍建設,又積極確立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把改革看做是最大紅利,力求通過改革,既進一步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又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經濟問題、經濟體制的背后是經濟結構問題,政治問題、政治體制的背后是權力結構問題,文化問題、文化體制的背后是文化結構問題。中國傳統的社會層級結構是產生“中國問題”的“根”

  重慶日報:俗話說“行百裡者半九十”,圓夢已經進入攻堅期,阻礙力量也空前強大。在您看來,當前圓夢路上的最大阻力是什麼?

  韓慶祥:一切理念、制度、政策都是通過現行的權力運作機制及其社會運行方式來實現的。如果其權力運作機制和社會運行方式不好,再好的理念、政策和制度也實現不了。

  因此,基本面的問題長期解決但沒有解決好,一定是體制問題;體制問題長期解決但沒有解決好,那一定是結構問題。改革開放初期,我們注重意識形態與文化觀念革新,后來我們注重體制改革。我們的體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困難重重。

  這背后一定存在著結構性問題。經濟問題、經濟體制的背后是經濟結構問題,政治問題、政治體制的背后是權力結構問題,文化問題、文化體制的背后是文化結構問題。中國傳統的社會層級結構是產生“中國問題”的一個“根”。

  由此,要實現“中國夢”及其戰略思路,構建其戰略支柱,就必須調整權力結構及其權力運作機制和社會運行方式。否則,實現“中國夢”就是一句空話。現在,中央強調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推進政府行政體制改革,就是注重結構性問題。新的中央領導集體隻要從“結構”入手治國理政並解決問題,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重慶日報:您所謂的“戰略支柱”,具體是指什麼?

  韓慶祥:第一個支柱是黨和國家政府主導。

  第二個支柱是自主創新。實現“中國夢”,必須由物質驅動走向創新驅動,注重自主創新。今天,我們應在繼續推進理論創新的同時,更加注重實踐創新,以實踐創新帶動並實現理論創新的成果。尤其要注重科技創新的提升與創新人才的培養。

  第三個支柱是“二基結合”。這指的是注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一系列基本的矛盾雙方的結合、協調。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經常會遇到一系列基本的矛盾雙方,如效率與公平、勞動與資本、又好又快、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制度、改革開放與四項基本原則、經濟全球化與獨立自主、政府主導與自主創新、民主與法制等等。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事實,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本質特征。要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成功,就必須注重這一系列矛盾雙方的結合。

  第四個支柱是民族凝聚。實現“中國夢”,不僅要依靠黨和國家政府的主導作用,還需要依靠人民,充分發揮千百萬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第五個支柱是強大國防。(周季鋼 陽炆杉)

(責編:吳思瑤、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