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地方要聞

攜手奔小康——吉林全省幫扶貧困殘疾人脫貧工作綜述

2013年05月13日08:12   來源:吉林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這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身有殘疾卻自強不息,生活貧困仍樂觀進取。在吉林,因為有黨和政府的關懷,有殘聯組織的幫扶,有社會各界的支持,不斷創新的殘疾人扶貧模式讓貧困殘疾人走上了奔小康之路。

創新是解決問題的鑰匙,吉林省殘聯在總結多年農村殘疾人扶貧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確立了“大扶貧”的工作理念,將殘疾人教育、康復、實用技術培訓、危房改造、文體生活等多項內容納入農村殘疾人扶貧工作內容。2012年省政府制定了《吉林省貫徹落實〈農村殘疾人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實施意見》,召開了吉林省農村殘疾人工作會議,一個政府主導、部門支持、殘聯組織、社會各界幫助、殘疾人廣泛參與的殘疾人社會化扶貧工作體系逐步建成﹔重點保障和扶貧相結合、一般性制度安排和專項制度扶持相配套的殘疾人扶貧開發政策體系不斷完善。省殘聯創造性地實施了“殘疾人帶傳培訓工程”、“殘疾人農機合作社”、“千家萬戶巧手工程”3大殘疾人扶貧工程,使我省農村貧困殘疾人生活狀況普遍得到顯著改善,為吉林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

“帶傳培訓工程”:攜手脫貧奔小康

省殘聯在總結吉林市殘聯“一傳十帶百培訓計劃”經驗的基礎上,在全省組織開展了農村殘疾人實用技術“帶傳培訓工程”。針對農村殘疾人生產需求,選拔素質高、能力強、有愛心、肯奉獻的優秀殘疾人做脫貧致富帶頭人,聘請農業科技專家為他們傳授種植業、養殖業和農產品加工實用技術,殘聯扶持他們首先脫貧致富,形成典型示范效應,再發揮帶頭人的引領帶動作用,給他們提供培訓經費、技術指導等支持,讓他們層層向殘疾人傳授實用技能,1名一級帶頭人培訓10名以上二級帶頭人,每名二級帶頭人再培訓10名以上殘疾人,這種在農村殘疾人中開展的師傅帶徒弟、面對面傳授技能的形式,深受殘疾人歡迎,取得輻射效應,幫助農村貧困殘疾人實現了增產增收。

“帶傳培訓工程”得到了全省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省政府就業聯席會議連續幾年將此項工程納入“全民創業帶動就業”系列活動之中。省殘聯將“帶傳培訓工程”作為全省農村殘疾人扶貧工作的主要模式全面開展。截至目前,全省共投入資金2358.5萬元,開發新項目390個,組織培訓1529次,選拔培養“一級帶頭人”694名,二級帶頭人8218名,帶動了10.9萬名農村殘疾人發展生產,實現增收2.3億元。

借助省委、省政府發展民營經濟的東風,全省殘聯組織引導和扶持一、二級帶頭人建立及發展農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帶動殘疾人團結起來成規模、樹品牌、找市場、增效益。吉林市一級帶頭人馬洪貴創辦吉得利公司,幫助殘疾人種黏玉米,他再高於市場價格回收,雇用殘疾人速凍包裝,外銷到廣東、福建市場,帶動一個鎮的殘疾人脫貧。全省600多名像馬洪貴一樣的一級帶頭人大都成為合作社的領頭人和龍頭企業的當家人,激勵著更多殘疾人創業致富奔小康。中國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王新憲到吉林省實地考察后評價“帶傳培訓工程”,有效地解決了黨和政府各項富民惠民政策落實到殘疾人頭上最后一公裡的問題,並要求向全國殘聯組織推廣。

“農機合作社(互助組)”:殘疾人耕種不再愁

對於農村殘疾人來說,種地並不是件輕鬆的事兒,勞動能力弱,生產資金少,即使雇用農機耕種,也往往排在健全人之后誤了農時。長春市殘聯大膽創新,殘聯出一半資金,政府的農機補貼解決另一半,為殘疾人免費配發農機具,組成殘疾人農機合作社(互助組)。互助組比較靈活,以3-5戶殘疾人家庭為單位,殘疾程度輕的組長負責小型農機具的使用管理,無償為互助組成員提供服務,完成服務后,組長可使用農機具創收。合作社購買大型農機具,由村委會管理,健全人農機大戶具體負責,優先為包保的殘疾人戶服務。然后作為殘疾人就業創業基地進行市場化運營,所得收益作為擴大再生產及殘疾人事業發展基金。幾年下來,殘疾人農機合作社(互助組)成效明顯。農村殘疾人參加互助組的人均增收達1500元,參加合作社的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很多互助組還利用農機收售農畜產品,搞短途運輸,進一步增加收入。殘疾人開著屬於自己的農機,自豪地奔跑在通往小康的道路上。

目前,長春市殘聯已投入資金1015萬元,組建殘疾人農機合作社4個,互助組384個,免費發放農機具1556台(套),免費耕種土地面積16747畝,帶動1867戶貧困殘疾人家庭,實現戶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中國殘聯副理事長程凱把這項創新工程評價為“農村殘疾人扶貧開發工作的新模式”。該做法已寫入國家《農村殘疾人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向全國推廣。

“千家萬戶巧手工程”:坐在家裡打開賺錢路

在吉林省突出發展民營經濟的浪潮中,省殘聯也大力引導和組織殘疾人積極參與大膽實踐。為幫助重度無法走出家門的殘疾人居家就業,改善他們的生活狀況,省殘聯組織實施“千家萬戶巧手工程”。由殘疾人就業實訓基地選准項目,開展上門培訓,開發適合農村重度殘疾人從事的玉米葉編織、刺繡、剪紙、木雕、泥人、核桃殼工藝品等手工制作項目,幫助貧困殘疾人實現居家就業,創收脫貧。

為確保“千家萬戶巧手工程”收到實效,全省各級殘聯從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予以扶持。省殘聯協調省人社廳等相關部門,連續兩年將此項工程納入到省“全民創業帶動就業”系列活動之中。各級殘聯結合實際選擇經濟效益穩定、主導產品適合殘疾人生產、能夠輻射帶動殘疾人就業的企業作為實訓基地,為其提供幫助、指導和服務,開發一批便於分散加工制作的產品,採取送料上門、居家制作、上門回收的形式讓殘疾人生產。2012年,省殘聯借助東北亞博覽會的平台舉辦了首屆殘疾人優秀作品(產品)展示(展銷)活動,殘疾人制作的刀畫、玉米葉編織、剪紙、鬆花硯、核桃工藝品等廣受歡迎。

“千家萬戶巧手工程”實施3年來,各級殘聯共投入資金631.25萬元,培育殘疾人就業實訓基地136個,培訓殘疾人10790名,幫助10387名殘疾人實現了創業就業。此項工程被省直機關黨工委授予建功“十二五”突出業績獎。

隨著各項扶殘助殘政策的落實,吉林的193.1萬殘疾人一定能實現自己的夢想,生活得更加美好、更有尊嚴。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地方要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