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各地“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活動工作籌備及進展情況,廣泛宣傳發動群眾積極參與、籌資投勞,現場研究解決相關問題,4月22-26日,自治區“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活動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危朝安率隊赴賀州、梧州、玉林、貴港四市,入村屯、訪農戶、下工地、進工廠,與干部群眾交流談心,開展督導調研活動。
“鄉村衛生要搞好,清潔家園第一條﹔傳統陋習要改變,垃圾不得隨意拋……”近幾天,不管是在蒙山縣北樓程村的場院、貴港東湖岸邊的水榭還是玉林玉州區高山村的村文化室,無不回響著宣傳“清潔鄉村”活動的山歌。在北樓程村,家家戶戶門前都有一個垃圾桶,50多歲的村民鐘源告訴記者,鄉親們按照村規民約每4戶組成一組,每天負責清理村裡的垃圾,村子裡裡外外一直都很干淨,“現在山歌隊天天唱,干部們三天兩頭到家講,現在個個都知道要講衛生”。鐘大伯一邊說一邊把五六歲的小孫子拉過來說,村裡像他這麼大的孩子,不用大人教,都會主動地把垃圾扔到垃圾桶裡。
“清潔鄉村”活動提出,干部引導、農民主體,農民的參與,是開展好活動的關鍵。賀州市八步區新興寨村印制《致廣大農民朋友一封信》,人手一份並張貼在村寨的顯眼部位,群眾既主動“自掃門前雪”,又踴躍參與清潔家園、清潔田園、清潔水源三大活動。新興寨村還探索出了戶輪值制度:全寨32戶,每四戶為一個班組,劃定每戶值班責任區,每個班組輪值一天,由組長檢查清潔結果,並進行評比考核,形成了全寨每周一小掃、每月一大掃、重大節假日徹底清掃的集中整治和日常戶輪值制度。
位於富川瑤族自治縣白沙鎮的洞尾村,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客家村落,當地村民每周每戶出一個人進行大掃除,每天都有一人義務清潔村裡的衛生,這種制度已經堅持兩年多,並通過村規民約進行確定。
對“人人都當保潔員”、“人人都是監督員”的做法,督導調研組進行了肯定。危朝安說,群眾自己動手參與“清潔鄉村”活動,不僅僅是省錢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發揮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農民改變傳統的生活生產習慣,培養群眾的衛生文明意識,形成保護環境、講究衛生的良好風尚。
開展“清潔鄉村”工作,如何避免活動“吊半空”或是“刮陣風”,成為督導調研組關注的重點。賀州、梧州、玉林、貴港等地迅速組建機構抽調人員,在加大對村屯垃圾池、垃圾轉運車等農村環衛設施投入的同時,積極探索多種方式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在貴港市港北區獨寨屯和賀州市平桂管理區鵝塘鎮,當地干部群眾嘗試“政府引導、協會帶動、農戶參與”的做法:在村屯成立村級環衛協會或理事會,由村裡有威望的黨員、族老或經濟能人擔當領頭人,每月每戶自願出資5-10元作為環保基金,用於環衛基礎設施建設,聘請環衛清潔工工資、宣傳、管理等費用,逐步構建“農戶分類-村屯收集-鄉鎮清運-市縣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模式。玉林市組建千支干部回鄉工作隊,開展“清潔鄉村、服務家鄉”活動,主要選派縣鄉黨員干部到基層一線,按照“人從哪裡來,回到哪裡去”的原則,培訓后回原籍村組織和引導當地村民開展清潔鄉村、環境整治和文明鄉風活動。
在調研中,危朝安肯定了各地在“清潔鄉村”活動中的做法。他說,各地宣傳及時、行動迅速,探索了一些好做法、好機制,雖然活動開展時間並不很長,但措施實在,贏得了廣大群眾的支持擁護,取得了初步成效。
危朝安強調,這次為期兩年時間的“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活動,是自治區黨委、政府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是美麗廣西系列活動的第一個重大活動,要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路子和方法,為搞好整個美麗廣西系列活動奠定良好基礎。各級黨委政府要深刻認識“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活動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干部作風建設工程,要把活動與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在借鑒先進經驗的同時,結合自身實際,注意南北差異、城鄉差異,積極探索創新,走出一條符合廣西實際、鄉村特點的垃圾處理科學化路子。(記者/李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