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四川省蘆山“4·20”7.0級強烈地震

善行河北 情暖蘆山——河北省支援蘆山地震災區紀實(上)

劉清波 趙 威 牛海英
2013年04月27日11:12   來源:河北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2013年4月20日8時02分,四川雅安蘆山發生7級地震,房屋倒塌、人員傷亡,災情告急。

天災無情,人間有愛。在四川人民再次遭受巨大痛苦的時候,有情有義的河北人民像五年前援助汶川抗震救災那樣,再次向四川地震災區的同胞伸出了熱情援手。

盡我所能,奉獻災區

來自我省的全國道德模范王文忠、吳殿華來了,廣宗的種糧大戶帶著自家種的糧食來了,河北聯通應急通信小分隊、天威保變電力設施搶修小組來了,河北慈善聯合基金會緊急救援隊也來了……記者在地震災區連續幾日的採訪中,隨處都能夠看到來自河北的愛心志願者和救援人員。

4月24日下午,在寶興縣設在靈關中學的受災群眾安置點內,20多個孩子三五成群圍著一堆木板進行討論,分組設計一個“木立方”的方案——— 這是河北經貿大學心理學教師劉猛對災區孩子進行心理援助的一部分。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后,劉猛停薪留職,一直在四川地震災區從事社會工作和心理援助志願服務,被媒體稱作“堅守災區最久的志願者”。現在,劉猛和他的心理志願服務團隊,已經在寶興縣靈關鎮安營扎寨,與多家機構共同發起“兒童心理援助”暨“帳篷學校”計劃。他希望能夠通過一年的努力,搭建一個兒童心理援助的工作平台,建成一種可以快速復制的模式和工作范式,讓更多的災區群眾盡快擺脫心理陰影。

記者在蘆山縣城遇到了一位叫紀曉的石家庄小伙子,他本來打算從成都出發去麗江,地震后立即報名成為志願者。紀曉一邊卸著救援物資一邊告訴記者:“不管事情大小,關鍵是要盡我所能,為災區作點貢獻。”

不畏艱險,晝夜奮戰

在蘆山縣安置點一頂帳篷裡,79歲的吳殿華艱難地跪下來,把聽診器放在受傷群眾駱正雲胸口聽診,這一幕深深地感動了在場所有人。

4月26日,四川雅安地震后第6天,“大愛仁醫”吳殿華在災區也忙碌了6天。從雅安市紅十字醫院,到蘆山縣人民醫院,吳殿華診治了80余名傷員。而這位79歲的老人並沒有停歇,在瓦礫遍地、余震不斷的重災區,他繼續穿梭在村庄、街道,為群眾送醫送藥。

地震消息傳來當晚,邯鄲人谷倉便和壹基金救援聯盟的同仁們從鄭州機場起飛,前往地震災區。從雅安抵達寶興的最便捷通道210省道徹底斷交,他們做出了一個大膽的計劃:從成都走小路,從北往南迂回到寶興縣城。

他們10個人分乘兩輛越野車,翻過四姑娘山、巴郎山,再翻過海拔4500多米的夾金山后,終於抵達寶興縣城,此時,已經是22日零時。“我們是第一批抵達寶興災區的專業救援隊伍。”谷倉說,幾天來他們攜帶專業設備,步行數公裡到附近的村庄被毀的房屋中尋找被埋者,並將老人和孩子抬下山,到開闊地中安頓下來。

“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25日在寶興縣靈關鎮臨時搭起的“帳篷小學”內傳出了朗朗讀書聲,有20多名孩子在這裡“就讀”。組織這個“帳篷小學”的志願者——— 來自石家庄無極縣的李沅峰到達災區的路途十分艱辛。地震發生時,李沅峰正在成都旅游,聽到地震消息后第一時間趕到雅安。由於道路優先保障運送救災物資和傷病員車輛,他開始徒步向重災區靈關鎮挺進。他們隨后組成了一個65人的志願者團隊,在臨時安置點參加搭建帳篷、救治傷員、輔導學生等活動。

前后聯動,協力救災

地震之后,災區群眾急需帳篷、奶粉、婦女用品等物資。了解到這個情況后,正在寶興縣參與救援的王文忠緊急從成都組織了一批物品,送到寶興縣靈關鎮發放。這批物品既包括嬰幼兒奶粉、火腿腸、方便面等食品,也有被褥、帳篷和婦女用品及嬰幼兒尿不濕等災區群眾急需的物品。

“王書記可幫了我們的大忙。”河口村村委會主任張瑞東介紹,由於帳篷不足,該村平均16個人一頂帳篷。“別擔心,我在成都和重慶都安排了人,每天都會根據災區需要採購物資運來。”王文忠的話讓張瑞東吃了“定心丸”。

在災區採訪時,記者還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的哥”賈德利。

身為石家庄學雷鋒車隊隊長的賈德利,在地震發生后第二天,就帶領隊員趙軍波和志願者韓冰駕車從省會一路開到了蘆山縣。在災區的這些天裡,除了幫助搭帳篷、送物資,賈德利還有一項任務:隨時了解當地最急需的物資情況,然后通知他所聯系的愛心機構、志願者組織,從后方採購后運來,解決當地群眾的燃眉之急。

石藥集團緊急調撥的一百萬元災區急需的藥品、河北威德捐贈價值10萬元的30台淨水器、北京河北企業商會募捐了10000條棉被和1000個床墊……在災區,記者不時可以看到滿載著河北人民一片愛心的卡車疾馳而過。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四川省蘆山“4·20”7.0級強烈地震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