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綜合報道

生命至上——“4·20”蘆山7.0級地震救援“黃金72小時”全記錄

2013年04月24日16:22   來源:四川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2013年4月20日8時02分。

北緯30.3度,東經103.0度。

一個時間,一個坐標,定格一場災難的突然而至。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這個名字曾出現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重災縣名單上。這一刻,它是大地痙攣的原點。

截至4月23日中午12時,“4·20”蘆山7.0級地震已造成193人遇難,199萬余人受災。

距離“5·12”汶川特大地震,還不到5年。曾經創造了人類抗震救災奇跡的四川人,再一次向自然災難宣戰。

國際救援經驗表明,地震發生后的72小時是最關鍵的“黃金救援時間”。

這是驚心動魄的“黃金72小時”,也是讓人牽腸挂肚的“黃金72小時”。蘆山、寶興、天全……向著災難發生的方向,2.7萬多名救援人員徒步、空投、開山辟路飛奔前往,百萬受災群眾自力更生,守望相助。

“把搶救生命作為首要任務,千方百計救援受災群眾,科學施救,最大限度減少傷亡。”

從汶川到蘆山,四川告訴世界:生命至上!

(一)從汶川到蘆山,更及時、更高效、更有序的救援背后,“第一任務是救人”的理念沒有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壓倒一切”的追求沒有變

新加坡《聯合早報》說,經歷過災難又挺過來的社會,果然是比原先更強韌與沉著。

更及時、更高效、更有序,這是過去3天來,外界對四川抗震救災工作的直接評價,也是對執政黨應對危機能力的認可。

從汶川到蘆山,“第一任務是救人”的理念沒有變。

“把搶救生命作為首要任務。”地震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立即做出重要指示,並要求部隊迅速投入抗震救災第一線﹔22日晚10時5分,習近平再次打來電話,要求“繼續把救人放在第一位,組織開展拉網式搜救,隻要有一線希望就不放棄”。

震后不到5小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飛抵四川。在四川邛崍機場降落后,得知通往災區公路不太通暢,為節省時間,李克強馬上決定乘運輸救災物資的直升機直飛震中災區。“第一位的任務是救人,生命最寶貴”,輾轉災區24小時,他來到醫院、攀上廢墟、走進帳篷。回到北京,他又專程打來電話,聽取抗震救災最新進展情況。

經過汶川、玉樹強震考驗的中國,應對災情更加沉著、預案更加完備、救援更加科學。

地震發生后,國務院根據國家抗震救災應急預案迅速啟動抗震救災Ⅰ級響應﹔第一時間,國家減災委、民政部啟動應急響應,民政部等8個部門組成工作組趕赴災區﹔通往災區的高速公路全部免費通行,保障運送傷員、災區群眾、救災人員、物資等抗震救災車輛優先通行﹔成都雙流機場因震一度關閉,重新開啟后優先保障救災飛行任務。

從汶川到蘆山,“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壓倒一切”的追求沒有變。

面對突如其來的特大地震災害,四川省委、省政府臨危不懼,緊急動員部署。震后不到半個小時,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明,省委副書記、省長魏宏即率消防、安監、衛生和省軍區應急救援隊趕赴災區。路斷橋毀、飛石不斷,擋不住省委書記、省長與受災群眾一起共御災難的步伐。

在受災最重的龍門鄉,四川省“4·20”蘆山7.0級地震抗震救災指揮部成立,下設搶險救援、醫療救助、群眾安置、道路搶通、物資保障等工作組,由省領導分別牽頭負責,靠前指揮﹔省、市、縣三級指揮機構三級合一,上下聯動高效運轉。

救人,安置,防疫,物資供應……以人為本,全力以赴科學救災。

72個小時,省委書記的足跡遍及蘆山、寶興、天全等重災區。

72個小時,省長冒著飛石奔跑前進的身影,讓民眾記憶深刻。

72個小時,上萬人次傷員得到救治,23萬多人被安置轉移,震區主要交通干道實現搶通,鄉鎮對外通信全部恢復,商業網點、金融服務逐步恢復營業,電力修復從縣城延伸至鄉鎮。

4月23日,“4·20”蘆山7.0級地震應急救援進入第三天。一場防范次生地質災害的戰役打響,生命拯救仍在繼續。

(二)橋斷了,路塌了。從汶川到蘆山,親人在哪裡呼救,救援隊伍就挺進到哪裡

路斷、橋塌,通訊中斷、供電中斷。

挺進蘆山、挺進寶興、挺進天全!“黃金72小時”,來自四面八方的救援力量,向著“親人”求援的方向前進。

“部隊不睡覺也要挺進寶興”。那些曾經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挽救人民於危難的人民子弟兵身影,再次出現在人民最需要他們的地方。震后僅8分鐘,成都軍區空軍5支應急分隊即趕赴災區﹔震后3個小時,第一支救援部隊抵達震中,400多名危重傷員被送往異地救護。

4月20日18點40分左右,武警四川省總隊搶險救援隊200人徒步抵達寶興縣靈關鎮,成為除雅安本地救援力量外,第一支進入寶興縣的增援隊伍。21日早上7時許,成都市公安局特警支隊成為全國首支到達寶興縣城的公安特警救援隊。

四川消防總隊綿陽、內江、宜賓、遂寧、廣安、阿壩6個支隊的救援力量,徒步陸續在抵達。

沒有路,哪怕是用肩膀,也要扛起一條生命通道——發生在救援現場的這一幕,被路過的記者拍攝下來,畫面中,幾位救援人員站在已經嚴重垮塌的路邊塌方上,用肩頭扛起木棒,讓抬著擔架的醫療人員通過。

這一刻,生命是他們肩頭的全部重量。

大規模的生命援救,大量人員物資運輸,沒有路不行。

震后不到一個小時,全省交通系統第一時間調配應急隊伍趕赴災區,15支隊伍在最短時間從不同方向在災區匯集。

4月20日下午,雅安到震中蘆山縣的救災主通道搶通。21日17時,省道210線寶興縣靈關鎮至寶興縣城段搶通,至此,都江堰—小金—寶興—蘆山—雅安的生命環線通道形成。22日18時30分,重災區寶興縣境內國、省干線公路及縣、鄉公路全部搶通,蘆山縣境內國、省干線公路全部搶通。

在空中,生命網也在鋪就。

4月21日清晨6時前,成空某空防工程處建成4000平方米緊急起降點,供抗震救災直升機專用。

21日10時34分,成都軍區十三集團軍某陸航旅的兩架飛機從鳳凰山機場出發,經過近兩個小時的飛行成功降落在寶興縣。

22日16時25分,空軍首次實現向震區大規模空投救災物資。嚴重缺水和食物的偏遠地區災區群眾有了水喝、有了飯吃。

“蘆山現場街燈亮了。”20日晚,這條微博被紛紛轉發。21日21時02分,寶興縣城亮了。至此,雅安震區蘆山、寶興、天全三個縣均已通電。與此同時,運營商為災區號碼提供短信和語音免費服務,呼吁把寶貴的信道讓給生命救援……

捍衛生命,“孤島”不孤。

(三)一個黨員就是一支火炬,一個黨組織就是一個堅強戰斗堡壘。從汶川到蘆山,共產黨員是人民的主心骨

在受災嚴重的中裡鎮龍泉村5組,村支書楊才俊第一時間把一面鮮紅的黨旗插在抗震救災最前沿的陣地上。“廢墟裡還有被埋群眾!”連續9個小時,楊才俊帶領黨員突擊隊,從廢墟中救出4名群眾,並搜尋出兩名遇難者遺體。“這個時候,必須讓黨旗在群眾最需要的地方豎起來。”“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災區告急!生命告急!關鍵時刻,在一面面黨旗下,四川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第一時間迅速集結3200多支黨員突擊隊和服務隊、10萬余名黨員凝聚成強大無比的力量。

4月20日清晨,地動山搖。余震尚未平息,雅安市各級黨組織緊急動員,全市組織系統迅速啟動應急預案。一項緊急通知隨即下發:黨員領導干部務必做到確保工作深入一線直接指揮,務必做到帶頭沖在抗震救災工作最前沿。

馳援蘆山,石棉縣縣級黨員領導干部帶隊,分別組成12支黨員先鋒隊,“接力”轉移傷員,“拉網式”排查險情﹔滎經縣的嚴道、青龍等鄉鎮為暢通救援“生命通道”,組成10余支黨員服務隊奮戰在搶通保通的主干線上,並為來往車輛發放礦泉水、面包等生活用品。

在抗震救災的特殊戰場上,一名黨員就是一支火炬,千千萬萬名黨員匯聚成燎原之火,驅散陰霾。“地震了!地震了!快點幫我把針頭取了!”地震時,正在衛生院輸液的洪雅縣花溪鎮唐壩村民兵連長吳佳林,對護士喊了起來。拔下針頭,46歲的吳佳林摁著針眼就跑到村裡救災。

漢源縣醫院副院長任盡翔剛剛走下手術台,來不及抹一抹額頭上的汗水,就主動請纓並迅速組建16人的醫療救護隊挺進災區。公安民警王詩皓在母親嚴重骨折、6歲女兒生病住院的情況下,瞞住家人第一時間報名到災區。

在天全縣新華鄉落改村,老黨員楊福雲佩戴著“黨員”袖標,忙前忙后地為村民服務,而他自己的房屋在地震中嚴重損毀。

錚錚誓言下,參與抗震救災的廣大黨員靠的不只是一腔熱血與忠誠。科學救災、理性救災——在經歷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洗禮后,一個更加成熟的隊伍,帶來的是更加及時、有序和有效的救援行動。“如果發現有人被埋了,組織年輕人刨,傷得嚴重的趕緊送醫院。”蘆山縣先鋒社區黨支部書記李卓卉沉著地為黨員們分配任務——不久前,社區曾舉行過小型演練,預防減少傷亡。讓行人避開房屋,給明顯的危房外面系上紅綢子——震后第二天的蘆山縣城裡,黨員先鋒隊隊長凌新忠把各種細節想在了前面。“黃金72小時”裡,沖鋒在前的黨員成了百姓的主心骨。震后20多個小時,災區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就實現了逐村逐戶搜救,從廢墟中救出320多人。

(四)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從汶川到蘆山,守望相助的中國人,再次挽手前行

地震發生時,全國抗震救災醫學專家正在成都出席第十屆華西骨科國際論壇。地震發生后,與會專家就地加入搶救隊伍,成為醫療救援隊伍中的一員。

缺醫、少藥,面對災區的困境,183支醫療隊先后抵達災區。地震發生后兩個半小時,解放軍42醫院30名醫生組成的第一梯隊,前往災區。當天下午4點,30張床位的野戰醫院開始收治傷員。

與此同時,一場阻擊疫情的行動也迅速展開。除三州外,每個市派專業人員對口幫助一個鄉進行災后防疫。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20日,雅安市滎經縣礦山救護隊冒著余震到達蘆山。一路行進,一路搜救,全天成功搜救8名群眾,並轉運10余名受傷群眾。21日17時47分,首趟搶險救援專列搶7次到達新津火車站,這是由甘肅天水裝運的10車災區急需棉被,全國各地發往成都鐵路局的10趟“搶”字頭貨物列車此后陸續抵達災區。

貴州、雲南、廣西、重慶、湖北、湖南等省區市也迅速組織救援隊伍,趕赴地震災區。

17歲的姚華東來了,5年前的汶川特大地震讓他成了孤兒,5年后,他要做一名幫助他人的志願者。

以生命和愛的名義,更多力量在匯集。截至23日中午12點,四川已接受捐贈資金3.21億元。

騰訊、阿裡巴巴、新浪等紛紛行動起來,利用自身資源提供信息發布平台、尋人平台、捐款平台。四川日報網、四川日報微博等本地網絡平台,搭建起信息傳遞的平台。

(五)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從汶川到蘆山,砥礪前行的四川人用樂觀與堅韌,書寫了一個大寫的“人”

4月21日中午,兩口大鍋,一個簡易灶台,蘆山縣寶盛鄉的受災群眾安置點傳出了飯香。午飯的菜有回鍋肉、蓮白炒雞塊、拌菜,原料都是受災群眾從各自家中搶出來的。“自家的東西,拿出來大家一起吃。”

大地還在顫抖,身處災難的普通人,卻以堅韌與剛強、質朴與樂觀,向災難宣戰,向生命致敬。

地震到來的時候,龍門鄉五星村20歲的小伙子駱永龍從睡夢中驚醒,趕緊往外跑。跑到院子裡,才發現自己被磚瓦砸傷,滿身是血。但一聽說6組的一個年輕母親和幾個月大的孩子被埋,他趕緊跑去營救。

寶興縣靈關鎮新橋西街受災群眾洪雯家中3人被埋。“是鄉親們把我們挖出來的。要是沒有他們,我們一個都活不成。”

4月20日傍晚,經歷了一天的緊急援救,蘆山縣龍門鄉安靜下來。各種各樣的自制帳篷在安置點搭建好了。“你們去睡,我來守夜。”場鎮居民張大合主動請纓。

“我們進入災區算早的,但發現大部分鄉親都已經靠自救安全了。”來自宜賓的消防隊員李金濤說。

在蘆山主城區,65歲的周紹英和其他兩位老人還為醫護人員和志願者送來一鍋熱騰騰的粥。“大家都是來幫助我們的,不能餓著肚皮。抗震要好久,就送好久的粥。”

“請讓出生命通道”,成雅高速公路創業路口,3名女孩頭頂烈日拉出一條橫幅。天全縣人民醫院帳篷病房裡,多出了許多新生兒,從1號一直編到11號。有3名寶寶的父母,為孩子起了帶有“震”字的名字——是為銘記,也為感恩。

“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從汶川到蘆山,72小時的生命救援,讓世人再次看到,那早已熔鑄進我們血脈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記者 胡敏 李秋怡 張彧希)

(責編:吳斌、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四川省蘆山“4·20”7.0級強烈地震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