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時代先鋒

高原駿馬,壯闊生命天地間——追記甘孜州道孚縣瓦日鄉原鄉長菊美多吉

2013年03月27日09:20   來源:四川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菊美多吉生前的工作照片 (3月15日翻拍)。 新華社發


  初見他時,已是一幀沉默的影像:黝黑的皮膚,剽悍的外形,憨厚的笑,濃密的發,仿佛一匹駿馬從晨曦中奔來。

整整5天,記者在甘孜州道孚縣險峻山水間,在梯田挂雲端的藏族村落中,追尋他的身影。

他在扎拖鄉的土坯房前。“我來報到了!”2001年4月,出身貧苦的“牛場娃”坐著拖拉機來到全縣最艱苦的地方工作,黑亮的眸子裡,盛滿憧憬。

他在高半山的百姓家中。10年來,他給藏族老鄉送種子、抓豬仔、追牦牛、發補貼、辦証件……小到圖書館書架上的兩顆螺絲釘,大到修路架橋,操不完的心。

他在燃燒的酥油燈火裡。2012年5月18日,連續16小時繁忙工作后,年僅33歲的他突發腦溢血倒在汽車后排座上,長眠不醒……

轉經筒聲回蕩在風裡。在這片意為“馬駒”的純淨土地上,人們永遠記住了這個駿馬一樣的男人——道孚縣瓦日鄉原鄉長菊美多吉。

他有馬一般的勇毅,負重奮蹄,從沒向大山低過頭

鼻梁上架著副黑框眼鏡,菊美多吉給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斯文。藏區情況復雜,基礎設施差,遺留問題多,一個年輕小伙應付得了嗎?

11年,輾轉3個鄉鎮,每到一地,菊美多吉都會引起人們的擔憂。隻有阿爸最了解:“他從小就沒向大山低過頭!”

菊美多吉出生於道孚縣木茹鄉格村,自幼家貧,9歲才進村小念書。冬迎雪花、夏頂驕陽,這個好強的“牛場娃”每天步行數公裡山路,讀完小學和初中,升入高一級學校,最終從四川省藏文學校翻譯專業畢業,成為扎拖鄉的一名公務員。

70多公裡土路,一邊是陡峭懸崖,一邊是萬丈河谷。在這個全縣最艱苦的地方,他一干就是8年,成長為黨的基層干部。

一開始也曾生澀。2002年,在協調群眾開展農村電網改造時,村民們得知電網架設需砍掉自家核桃樹,不聽更多解釋,將筆記本砸向他的腦門。

困難面前,菊美多吉沒有低頭。他虛心向鄉干部拜師,學習如何與群眾打交道,逐漸總結出一套獨特的藏區基層工作方法——

“做群眾工作必須要有‘橡皮肚’、‘銅腦殼’。”

“不怕吵,不怕罵,最關鍵的是要能‘嗅(當地語意為“堅持”)’。”

“一要相互尊重,二要說話實在,三要打成一片,四要不厭其煩”……

2008年,菊美多吉被調到龍燈鄉任鄉長,同年查出患有高血壓。醫生告誡,這種病最好不在高海拔的地方工作。可得知龍燈鄉拉日村被納入四川牧民定居行動計劃首批定居點,菊美多吉把醫囑當成了耳邊風。

在藏區,逐水草而居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已延續千年,剛建定居點時,牧民不理解。菊美多吉帶著鄉干部上山,坐汽車、騎摩托、騎馬、徒步,有時去一戶牧民家就得翻七八座山。

在海拔4000多米的牧場,血壓一度飆升到200以上。頭疼得實在受不了,他就吞止痛片。

“定居吧!孩子們能上學,老人能看病,政策多好!”菊美多吉一家一戶地勸,牧民被他的耐心打動了。

大半年后,一座座漂亮的藏式小別墅拔地而起,成為道孚最美的鄉村風景,住進新居的牧民一下子喜歡上嶄新的生活。村民澤布感激地說:“要不是菊美鄉長,這個冬天我們還住在又冷又潮濕的帳篷裡。”

2011年12月,考慮到菊美多吉的身體,組織上特意把他調到瓦日鄉任鄉長。這裡海拔近3000米,是道孚境內最低的。

聽說來了個年輕鄉長,魯村村支書俄孜降澤有意“刁難”一下,一見面就向他反映修路的老大難問題。

“我明天就去你們那裡,放心!”菊美多吉爽快地答應。第二天一大早,他騎著摩托車等在院壩裡。看完現場,他丟下一句“這條路非修不可,我來爭取項目”。“這小伙子說話算話,是個干事的人!”俄孜降澤打心眼裡高興。

接下來的幾個月,俄孜降澤看著菊美多吉為項目、資金跑斷了腿,看著他為修路佔地而不知疲憊地一家家做工作,不禁向他豎起大拇指,表示心服口服。

靠著這股子“嗅”勁,扎拖鄉4個自然村修通了路,拖拉機、摩托車開進村裡﹔給瓦日鄉8個行政村爭取到土豆種植補貼項目,當年每戶增收1200余元。

靠著這股子“嗅”勁,他連續3次遞交入黨申請書,終於在2003年秋面對黨旗宣誓,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他有馬一般的忠誠,善解人意,馬不停蹄奔波在這片熱土

菊美多吉是個地道的“牛場娃”。他常說,自己喝酥油茶、揉糌粑、嚼奶渣長大,永遠是藏區農牧民的兒子。

龍燈鄉一村村民白多記得初見菊美多吉的場景。一個冬天的下午,自家破帳篷裡鑽進一個結實的小伙子,一口流利的牛場話,說是鄉上來的干部。

85歲的白多大爺癱瘓,80歲的嘎她大媽失明,老兩口無兒無女,幾乎失去生活的勇氣。菊美多吉見了他們,就再也放不下。他一有空就來背水,拾牛糞,磨青稞,給他們講外面的新鮮事。

新年的一天,菊美多吉告訴老人,在鄉政府旁幫他們安了一處新家。他和幾個鄉干部用床單做成簡易擔架,把老人抬出呆了一輩子的山溝。菊美多吉走后,老人才知道,新家是他和鄉干部們湊了1.6萬元買的。像這樣的事,還有很多。

翻開菊美多吉的衣兜,一張張小紙條記錄了他走村入戶了解到的群眾待辦事項。小到圖書架的兩枚螺絲釘,小娃兒的一本新華字典,大到修路架橋……每一項記錄看上去都瑣碎、平淡,但在他眼中,都必辦、急辦。

農牧民文化不高,他當辦事員﹔技能不足,他當技術員﹔語言不通,他當翻譯員﹔信息不暢,他當宣傳員……和千千萬萬藏區基層干部一樣,菊美多吉一天到晚地忙,被褥隨身帶,走到哪兒就睡在哪兒。燜一鍋飯,拌豆瓣,拌酥油,拌腐乳,就能對付3天。

曾當過支教老師的他,非常關心民族地區的教育事業。

調離扎拖鄉5年,當地群眾仍記得他一家家動員父母送孩子入學,將全鄉入學率從30%提高到100%的戰績。龍燈鄉村干部索朗多吉記得,他不僅天天到村民家中做工作,還經常給家庭困難的孩子送衣服、送文具。

家住瓦日鄉堯日村的丹孜考上了“9+3”免費教育學校,進入成都禮儀職中就讀,可証件名字卻有誤。姐姐卓瑪記得,2011年開學前一晚,菊美多吉頂著高原刺骨的寒風騎行12公裡趕到家裡,從懷裡掏出戶口本和証明時,上面還帶著體溫。“藏區出這樣的學生不容易,要支持,要珍惜。”參加“9+3”免費教育計劃的學生,把菊美叔叔的話記在心裡。

翻開菊美多吉的工資存折,這位工作了10多年的干部存款為零,甚至還欠下一筆債——鄉上沒有車,工作很不方便,菊美多吉自己貸款買了一輛二手獵豹。

這輛獵豹車,送過生病的老師、臨盆的孕婦,發放過畜幼崽和洋芋種。

2005年11月的一個深夜,扎拖村村民貢尼的妻子難產,慌亂中向鄉上求助。菊美多吉駕著小車,將產婦連夜送到縣醫院,挂號交錢,找床位,當翻譯,跑前跑后忙個不停,直到新生兒呱呱墜地。

點點滴滴間,通過菊美多吉這樣的基層干部,藏區群眾讀懂了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真諦。

他有馬一般的激情,勇敢擔當,留下一顆顆被焐熱的心

菊美多吉已經離去10個月,他的家人仍住在破舊的老藏房裡。

阿媽對記者說,蓋房子的木料早就備好,堆在院子裡都爛了,兒子就是抽不出時間。

年邁的父親老淚縱橫:“兒子是我的驕傲。”

妻子巴姆悲從中來:“第一個孩子流產時,他不在身邊﹔第二個孩子出生,他第二天才趕到﹔最小的女兒在肚子裡才兩個月,他就永遠看不見了……”

這個他等不及出生的女兒取名申措,藏語意為大海,寄托著大海一樣深的思念。

菊美多吉何嘗不想做個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可老百姓的事一樁樁一件件,“不能掉在地上沒人管”。

明知前面是激流險灘,也要硬著頭皮向前,隻因“不逃避,不退縮,既是康巴漢子的勇敢擔當,也關乎黨的執政基礎和干部尊嚴”。

作為藏族干部,菊美多吉把民族團結和睦看得比生命還寶貴。他常說,這裡是我們的家鄉,我們要對得起養育自己的這片土地。

2011年,瓦日鄉開展為期7天的法制集中培訓,菊美多吉頂著少數村民的不理解甚至抵觸情緒,與工作組一起挨家挨戶、逐村逐寺進行政策和法制宣講。

菊美多吉去世后,許多農牧民開著拖拉機,騎著摩托車,牽著馬,甚至徒步十幾裡山路趕來與他告別。那一晚,家家戶戶點亮酥油燈火,表達對他的敬意和愛意。

一名年輕鄉長的離去,為啥讓這麼多群眾難舍難離?

瓦日鄉副鄉長昂旺扎西說,因為菊美多吉走了比別人更艱險的路,操了比別人更細致的心。3個筆記本中鐫刻的足跡,3個鄉鎮工作時留下的口碑,生命激情燃燒的最后16小時,就是最好的証明。

昂旺扎西記得,5月18日那天,下著小雨,路很難走,菊美多吉卻不斷催促:快些,再快些!

上午,到堯日村召開村組干部會。中午,頭又痛起來,嚴重高血壓使他經常頭痛、失眠。下午緩過勁來,他又去3個村20戶農家走訪,把村民的困難、建議一一記下。

晚上8點,給瓦日鄉安太陽能熱水器的技術人員到了,菊美多吉匆匆趕回縣城。行至孟托電站,他給妻子打個電話:“這幾天手裡的事情太多,等忙過了就回來。”

忙完手頭事,已是夜裡12點。他太累了,和衣躺在汽車后排座上:“就在車上湊合吧,天亮還得趕路。”

次日早晨6點,手持轉經筒的老阿媽從車邊走過,轉經筒聲驚醒了駕駛員,卻沒能喚醒這個激情似火的康巴漢子。

2012年5月19日,菊美多吉死於突發腦溢血,享年33歲。“別人都說他是好干部,我們隻知道他是好人,是我們心裡的菩薩。”鄉親們朴實的話語背后,是一顆顆被焐熱的心。(記者 劉星)

(責編:程宏毅、姚奕)


相關專題
· 致敬基層好干部
· 人物事跡
· 追記菊美多吉:一位藏區基層干部的11年為民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