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珪(前)在進行抵近搜索訓練。 新華社發(李三紅攝)
長期和平的環境下,能不能孕育出能打仗的兵?廣州軍區某特戰旅知識型連長劉珪,作出了肯定的回答——這個特戰連長不僅自己精通克敵制勝的18般武藝,更以實戰化訓練,帶出一支個個有絕活、人人敢打贏的尖刀連隊。
當兵,就當能打仗的兵
“當兵為什麼光榮?光榮因為責任重”——這樣一句歌詞,劉珪長記心中。在他看來,人民養育了自己,臨敵懼戰畏戰、不能打仗,那是天大的恥辱。自從當上堪稱“作戰尖刀”的特戰連長,他更要求自己首先成為尖刀上的刀尖。
武裝越野,他每天外加2.5公斤的綁腿跑兩趟﹔懸崖攀登,他專挑最難最險的崖壁訓練﹔蛙人潛水,他向極限沖刺深潛30米﹔低空跳傘,他練就晝夜傘降硬功﹔越障礙射擊,他眼到手到槍響靶落。劉珪熟練掌握了20多項特戰技能和56種特戰裝備操作方法,獲得高級狙擊手、軍事跳傘和潛水等8個專業証書,成了名副其實的三棲尖兵。
2010年10月,劉珪帶領連隊參加突擊2010中泰陸軍特種部隊反恐聯合訓練,他帶領官兵穿插迅猛,排爆精准,彈無虛發,比對手提前30秒成功救出人質,受到泰國陸軍參謀長的高度贊譽。
訓練,用打仗的尺子卡一卡
談起劉珪,特戰旅旅長胡宗平喜愛有加。他尤其贊賞劉珪“抓訓練,再小的事,都喜歡用打仗的尺子卡一卡”。
連隊組織戰斗射擊實彈訓練,兩名戰士組成的戰斗小組齊頭並進,突然一名戰士的槍卡了殼。劉珪想:如果這是在戰場上怎麼辦?誰來掩護?“在實戰中什麼情況都有可能發生,堅決不能留死角。”經過反復探索實踐,劉珪研究出“小組射擊”這個新戰法。新戰法效果明顯,迅速在全旅推廣。“你的后背交給我”,成為全旅官兵的名言。
劉珪說:“在戰場上要想贏,在訓練上就不能怕苦怕死怕難。”他組織戰士上萬次苦練踢槍上膛,確保在單臂受傷情況下,仍能繼續戰斗﹔為使官兵精確迅猛地突入反恐區域,一個踹門動作就組織練習2000多次。劉珪把打仗作為一門精深的專業,瞄准未來作戰前沿,實施專家計劃,為每名官兵量身定制專家訓練套餐,除完成規定科目外,人人都朝著一個目標專攻精練,“讓每一個戰士都成為尖子,都有絕活,我們連隊才能成為一個拳頭。”如今,劉珪連隊高手雲集,涌現出一批專家型士兵。
目光,在新軍事變革最前沿
為打贏,劉珪目光始終瞄准新軍事變革最前沿。著眼未來信息化戰場需要,劉珪在全連增設信息甄別、信息傳遞等5類13個信息化訓練課目,拓展網上對抗訓練、激光模擬訓練等4種信息化條件下的訓練方法。“戰爭離我們很近,我們離打贏還有多遠?”挺立時代潮頭,劉珪經常在心底叩問自己,從而時時保持清醒頭腦,在風雲變幻中尋求超越和再塑。
2010年,已過而立之年的劉珪,毅然制定了英語補習計劃。妻子陳娟在外國語學院當教師。在她的幫助下,一有時間,劉珪就記單詞、學習語法、鍛煉口語。劉珪認識到,隨著互聯技術的發展和世界軍事透明度的增加,有關外軍特種兵的資料文獻不斷增多,與外軍交流學習的機會也越來越多,熟練掌握這門國際通用語言變得越來越緊迫。
一次,劉珪參加軍官編組作業戰法研練發現,當前這種研練定性分析多,定量計算少,指揮員定下決心方案隨意性大,嚴密論証少。此時,一篇外軍文獻上的一個案例涌現在劉珪腦海中:如果把紅藍雙方的各種策略建立支付矩陣,雙方不同策略對應的支付值可以根據概率統計和經驗估計判定,就能夠選擇紅軍的最優策略。他的想法引起了旅領導的興趣,通過模擬練習,發現按這種方法定下的決心方案,果然更加科學合理。該做法當即被全旅推廣。
近年來,劉珪博覽群書,博採眾長,收集整理了20余萬字的資料,撰寫了6萬多字的心得體會,先后探索出營連軍官編組作業兵棋推演技術、簡易激光偵察系統、直升機快速繩降作戰等20余種技戰術方法,編寫了10余本重難點科目教案,有力提高了特戰部隊訓練水平。(記者 尚文超 本報特約記者 李華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