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盛亞飛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鬆江區區委書記
徐鈞健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兼秘書長
低效的問題出在“規則”
記者:“該管的管,不該管的堅決不能管”,我們談到行政體制改革與轉變政府職能,大方向都很清楚。但實際上,“該”與“不該”的界限在哪裡,似乎不太清楚,因而也導致行政效率低下。您對這個問題有何看法?
盛亞飛:行政效率低下的問題,大家意見比較多的,一是行政審批的事項太多,二是審批環節太多。政府管得太多太具體,管了許多不該管、也管不好的事情。比如有人要開個小商鋪,真正審批的話煩得不得了,因為政府設置了許多前置條件,結果造成聽話的人很苦惱,不聽話的人不理你。另一種環節太多的情況,比如一個產業項目從提出申請到拿地動工,涉及50個部門80個環節,合法時間最長是587個工作日,實在太長了。
另外就是審批期限的彈性太大、多頭管理等問題。比如土地要測量,期限是3天到20天。在上海區域范圍內,測量一塊土地半小時能完成,3天也就算了,20天就沒道理了。當然有的復雜土地確實需要一點時間,但它一刀切,都要撐到20天。應該分門別類、有具體化的安排。
徐鈞健:確實存在一些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現象。不過就上海而言,我不認為行政效率是低下的。很多企業家對我說,他們考慮在上海投資,看重的一點就是上海辦事規范。隻要是正常經營,証照齊全、材料齊備,不會有職能部門故意找茬、故意卡住不放。另一方面,按規章辦事是好事,但問題在於,這些“規則”是否合理,是否與新形勢相適應。這是目前需要好好梳理的。
權界清晰最重要
記者:確實,有人提到過“上海的優點是規范,缺點是太規范”。提升行政效率,就中央與地方而言,有哪些需要做的?
徐鈞健:需要創新,跳出現有的條條框框。比如,上海已做了很多改進,為推動服務業發展,探索出了網絡審批、並聯審批、提前告知等做法。再如進口生物材料審批時限由20個工作日縮短為7個工作日,成為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契機。不過這些還不夠,提升行政效率,要與發達國家的高效率比較,爭取有創新、有突破。
有些創新與突破是國家層面的。比如建設國際貿易中心,核心是貿易便利化。它所需政策的重要性和系統性及開放性應不亞於國家給予香港的CEPA和給予台灣的ACFA等一攬子政策的分量,中央要給予有條件的地區先行先試的政策空間。
盛亞飛:部門合並,兩個牌子挂在一起是容易的,但整合提高行政效率是難的,需要一系列具體的可操作的規范規則。當前許多問題都需要通盤考慮頂層設計,誰來做頂層設計?頂層設計是中央各部門對其條線的事情做通盤考慮,但目前他們抓具體事務多,抓頂層設計少。有些項目,中央財政一分錢不出,他們也抓著不放。鬆江一條軌道交通線離老城區還差一兩站,老百姓強烈要求延伸。區裡計算之后覺得可承擔,因金額超過一定額度需要報有關部門審批,一批就是若干年。一直等到建成通車前一天,批准建設的手續才下來。這樣的審批為什麼要死死攥在手裡不放?這一定要改。
記者:這些改革和創新需要注意些什麼?
徐鈞健:不管怎麼創新,權界清晰是最重要的。政府提升行政效率的創新,須在職權范圍內,為市場、社會提供服務,而不能越俎代庖。這次我提了一件提案,是給國家外匯管理局的。在現有相應職能和法規中,國家外匯管理局並沒有承擔儲存外匯的“放貸”責任。現在該局以創新精神推行的委托貸款業務,本意是提高現有外匯儲備資產的效率。但委托貸款業務屬於經營性業務,不宜同國家外匯管理局的管理職能“融合在一起”。即使這項創新業務能為國家的外匯儲備帶來新的保值增值機會和途徑,也應通過獨立的第三方來行使此項職能。
需要更精干的公務員隊伍
記者:除了制度,做事的人也是關鍵。若每個環節都拖到最后期限,時間就長得不得了。怎麼加強隊伍建設?
盛亞飛:公務員的積極性也是影響效率的因素。現在存在“給了好處亂辦事,不給好處不辦事”的現象。我們的想法是把制度做嚴格了,彈性小了,公務員主觀發揮的空間就小了。在鬆江推進行政審批改革時,我們要求每個環節和崗位承諾壓縮時間,不能再是“3天到14天”這樣模糊,要說清楚,3天就3天,6天就6天,然后將這些承諾制訂為新的制度。鬆江的審批改革,現在縮短到186個工作日,減少了401天。所以說,關鍵是機制轉變,而不是個人。
在公務員隊伍裡,起到重要作用的是領導干部。領導干部要進一步改變工作作風和精神狀態,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比如有些人,你找他審批,很多問題他不是一次性給你說清楚,一定要分好幾趟,那就是缺少為人民服務之心了。
徐鈞健:開會討論時,有委員提到行政效率問題,在於各級政府部門、各崗位負責人和各級各類的公務員,缺乏崗位職責的描述,更缺乏一視同仁的、應人人遵守的公務員守則。我贊同這種講法。在新加坡,擔當公務員的第一天,就有一本寫有數百條規矩的公務員守則,告訴你能做就照著去做,不能做趁早離開這個崗位。我們因為沒有部門的崗位描述,才會出現重疊、錯位。所以我們需要把崗位職責描述清楚,制訂全國通用的公務員守則,予以公開,並接受全民監督。
記者:需要更廣泛的監督和考評?
盛亞飛:對政府運行的流程要進行評估,而且要引入外部機制。不能每次改革都由政府自己說好,實際情況是打折扣的。現在怎麼做,改革后怎麼做,改得怎麼樣,要由外部來評估。
徐鈞健:信息化技術和決策管理系統,是提高政府效率、減少辦公支出、強化監督體系的重要手段﹔系統化、網絡化的公共服務平台,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有效性的重要途徑。可以發動社會力量,對政府資源進行整合和優化,在為民眾提供便捷服務和監管平台的同時,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記者 張駿 朱珉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