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農歷驚蟄的前一天,我們來到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河北鄉黃河村,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節后的黃河村各族群眾已經投入到了生產增收的火熱勞動中。
在藏族牧民桑周家的畜棚裡,一排膘肥體壯的牦牛津津有味地咀嚼著青干草。幾年前,桑周在“黃河村牧民專業合作社”的幫助下引進了賺錢快的“大通牌”野血牦牛開展繁育良種犢牛生產,如今,投入幾萬元的成本已經賺了好幾倍。
桑周很快告別了過去逐水草而居的散養放牧方式,進入了“合作社+基地+牧戶”的集約型生產模式當中。
“過去拿著羊鞭四處游走放牧不但體力吃不消,收入也很少,現在好了,有了牧民專業合作社我們搞牦牛育種生產和銷售全都不發愁了!”說起牧民專業合作社對鄉親們的好處,桑周顯得很開心。
走進黃河村,看著眼前的變化,村黨支部書記索南木對此深有感觸,“黃河村以前是一個絕對貧困村,前些年,同德縣政府農業部門拿出10萬元啟動資金幫助我們村的82戶牧戶建成了首個‘黃河村野血牦牛繁育營銷專業合作社’,並先后從大通、瑪多等地引進牦牛良種種公牛30頭,母牦牛54頭,合作社成立后,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82戶牧戶在開展繁育牦牛良種犢牛的基礎上又開發出了牦牛肉干、牦牛奶、酥油、曲拉、糌粑、蕨麻六大系列畜產品,幾年下來,合作社出售種牛和牦牛乳加工產品實現純收入26萬多。”索南木說起牧民專業合作社帶來的好處如數家珍。
來到牧民才讓加的屋子裡我們看到,藏式裝潢十分艷麗,彩電、冰箱、洗衣機等家電一應俱全。除了兩台摩托車外,一輛結實適用的越野車十分搶眼。“牧民專業合作社實話好!這幾年,我們家的變化全靠它的幫助,現在家裡面什麼都不缺了,就希望娃娃考上一個好大學。”年近半百的才讓加話語中充滿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
村黨支部書記索南木滿懷信心地說:“去年合作社僅出售種公牛一項,養殖戶戶均增收3000多元。今年,預計黃河村依靠牧民專業合作社的生產能力人均純收入可達到5000元,今后我們村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記者/建 軍 通訊員/李元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