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10日提請全國人大會議審議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將不再保留鐵道部,實行鐵路政企分開。將鐵道部擬訂鐵路發展規劃和政策的行政職責劃入交通運輸部﹔組建國家鐵路局,由交通運輸部管理,承擔鐵道部的其他行政職責﹔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承擔鐵道部的企業職責。圖為鐵路系統職工在鐵道部門前拍照留念。中新社發 劉關關 攝
境內外媒體近期對中國國務院機構改革進行了多番討論和預期,從輿論的反應來看,外界普遍認為此次改革的力度超預期﹔有評論指出,此次改革的重要意義在於正確地以社會問題作為改革切入點,以解決民生問題作為改革導向。
國務院機構改革歷經6次 此次改革力度超預期
香港《文匯報》11日刊文稱,建國60多年來,中國政府機構改革一直是一項重要主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六次機構改革,政府職能更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改革路徑逐漸清晰。
香港《大公報》指出,在兩會前,不少專家預計,今次大部制改革將會側重職能轉變,而機構調整動作不會太大。但從全國兩會開幕至今的消息來看,此次改革力度之大,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新一屆中央領導人,將開始在政治領域釋放改革紅利。
台灣《中國時報》11日的評論稱,“習李新政”拿下“鐵老大”,展現習李改革意志。
文章說,習近平高舉反腐大旗,為這波機構改革方案的推出,創造極為有利的社會氛圍﹔廉潔高效的服務型政府,也成為外界期待的目標。然而,機構改革藍圖敲定之后,如何落實並執行改革方案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動手術”以解決民生為導向 台媒稱有新意
台灣《旺報》指出,眾所期待的“大部制”改革,關鍵不在於請走了那些老大。更重要的是,政府職能是否朝社會發展需要的方向轉變﹔例如中央權力是否真的下放,放給市場、社會和地方,並適度鬆開財政大權,斬斷利益鏈,改革才真能透出曙光。
新加坡《聯合早報》11日刊出專家觀點稱,行政部門的精簡是個漸進式的過程,相較於盲目追求數字上的減少,此輪改革的重要意義在於正確地以社會問題作為改革切入點,以解決民生問題作為改革導向。
文章說,對現有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國家海洋局、鐵道部等“動手術”,來解決民生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同時回應輿論對加強國防與反腐工作的呼聲。
台灣《聯合報》11日指出,重組國家海洋局則是一大新意。現大陸海洋管理部門繁雜重迭、權責不清。法國《歐洲時報》日前就發表評論稱,“大部制”改革必須觸及核心。僅有外在框架還遠不夠,必須逐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實現政府職能轉變,避免“穿新鞋走舊路”。
兩會代表委員熱議:機構改革有多個利好
大部制改革同樣也引發了兩會代表委員的熱議。多家港媒關注到,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長徐守盛指出,國務院這次機構改革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目標,突出了政府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職能,令政府職能定位更加准確,部門之間職能邊界更加清晰,關系也更加順暢。
全國政協委員、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院長黃巧雲:機構調整后,涉及到一些部委間的合並,以及部委內部重復職能部門的重新調整及磨合,而這些都需要時間。短期內政府行政效率提升不會很明顯,但后續幾年,一定是能感受到從低效到高效的變化。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行政學院副院長周文彰指出,組建食藥監督管理總局有三大利好。第一,統一監督管理,職能明確﹔第二,一旦出了問題,無法推脫,容易問責﹔第三,機構全心全意專注食品安全監督工作,更加專業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