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政協會議已經閉幕了,我咋一點兒也沒感覺出來呢?”在《法制日報》記者參加完政協內蒙古自治區十一屆一次會議從內蒙古人民會堂出來的路上,家住附近的居民李艾山看到記者身上的採訪証好奇地問道,他還不知道自治區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也將於2月1日閉幕。往年,每逢兩會,李艾山總是為自己的出行絞盡腦汁:“太堵了,行人的抱怨、車輛的喇叭聲此起彼伏。”而今年,內蒙古人民會堂的周邊路口除了早高峰形成常規堵車外,幾乎看不到堵車的現象。
開了15年出租車的張雲天師傅對此更是有直觀感受:“以前每年兩會,我們都要關注實時路況,注意哪些路段要交通管制,要封路﹔有時候管制的路段太多我們干脆就歇著了。廣播裡說今年兩會交通不管制,一開始我還不相信,直到兩會都要閉幕了,也還是這樣,這種給老百姓帶來的便利,老百姓心裡服!”
在會場做服務工作的小孫給記者列了一組數字:兩會服務人員比往年至少減少了三分之一,大會用紙減少了三分之一,兩會車輛通行証發放比往年少了近一半,大會用鮮花綠植費用為零。
這一切都源於《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結合內蒙古實際,自治區黨委、政府出台了《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規定》,從7個方面作出28項具體要求。這7個方面包括精簡會議活動、精簡規范文件簡報、厲行勤儉節約等內容,這些規定讓兩會服務人員有了工作的抓手。“在參會時,所有代表從駐地統一乘坐大巴車,不再單獨安排小車,僅此一項,就減少了20多台車輛出行﹔會場內不擺放鮮花,閉會后不安排代表團宴請,這些做法都不同程度地節約了辦會的成本。”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潘守剛說。
記者注意到,自治區政協大會會期比往年壓縮了一天,在政協的參會須知上更明確規定,本次會議除部分年齡較大的列席人員外,家住呼和浩特的列席人員不安排食宿﹔在會場,每個席位前隻擺放了幾頁空白稿紙和一支鉛筆。
與會場外的低調相比,會場內的氣氛卻十分熱烈。
王虎林委員說:“這次兩會不封路,不擺花,不放背景板,會議開得高效又務實,希望這樣的會風繼續保持下去。”
對於轉變工作作風和會風,烏雲其米格代表說:“轉變會風可以密切代表與群眾的聯系。轉變會風除了要精簡節約,還要務實高效,最主要的是要提高會議質量。例如,代表在審議報告時要少說空話、套話、大話、官話,要實實在在地談問題。代表要當好人民的代言人,真實反映人民的心聲。”
“提議大家關注一下,如何避免政協提案‘回娘家’的問題——自己的提案轉了一圈,又回到自己手裡,成了自問自答了。”梁瑞委員的發言,引起了不少委員的共鳴。
戴強委員提出:“應當建立提案公示和跟蹤問效的機制,加強監督、促進落實。應當讓全社會都能看到提案辦理的情況,一起來評判責任單位和部門,究竟是用嘴辦、用紙辦,還是用心辦?”
烏尼日其其格代表則對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提出了建議:從長遠發展的角度,自治區應出台切實可行的牧區草原生態管護法規。
句句掏心窩子的話,彰顯著會議的民主之風。
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則對明年的兩會提出了期待:在細節方面還可以再提高、再優化,提高信息化的水平,盡可能地實現無紙化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