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代表委員的“好聲音”上了顯要位置、重要時段﹔主要領導審議稿到二版找﹔沙畫形式呈現“兩會”片花﹔公益廣告傳遞正能量……剛剛結束的省“兩會”,報紙、電波、熒屏洋溢著陣陣新風。連日來,省直新聞媒體按照“短、實、新”的要求,努力改變著“說話方式”和“說話內容”。
改文風,從做好“加減法”入手。按照省委要求,省直新聞媒體壓縮、簡化領導一般性活動報道篇幅和時長,同時,大量增加具有民生落點、新聞價值、建設性意義的報道。鮮活生動的“百姓故事”、短小精悍的“徽風”、貼近性強的“小事探民生”等欄目在安徽日報頭版常態化﹔省電台“全省新聞聯播”突出服務性,新增春運服務台、春運進行時等欄目﹔安徽電視台“安徽新聞聯播”新設《百姓關注》欄目,說的是群眾的難事、煩心事。報紙頭版和電視新聞聯播的發稿量平均增加到13條左右,最多時達20條。
改文風,從百姓容易懂、喜歡看改起。
《年終總結忌“放大鏡”“障眼法”》《治一治“睜眼說瞎話”》,安徽日報近期刊發的“徽風”短評用的多是大白話,言之有“味”。省“兩會”報道,安徽廣播電視台記者、主持人行走在鄉村社區,輾轉於廠礦企業,說著自己的發現、思考和感悟,讓一項項政策有了生活味、泥土味。
改文風,從創新新聞元素做起。 “平安,是你對家人的承諾”等公益廣告立意新穎﹔動畫、漫畫、圖表等方式生動形象,微訪談、微直播等線上線下有效互動,省直新聞媒體將改文風體現在標題、版式、圖表、片花、字幕等新聞元素中,體現在版面設計、節目編排、后期制作等每個環節,努力做到出新出彩。
“稿件變短了、干貨增多了、形式更靚了。”合肥市筆架山街道翠庭園社區工作站副站長劉志國高興地說。 “站前廣場擁堵得到緩解、火車站有了熱開水、問詢電話不再沒人接,一件件民生小事、難事的解決彰顯出主流媒體的生命力與影響力。 ”安徽師范大學新聞系教授沈正賦評價道。(記者 李躍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