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上午,室外溫度降到零下20多攝氏度,在牡丹江市西安區利民社區活動室內,75歲的叢大爺揮舞著乒乓球拍,矯健的身姿絲毫不輸年輕人。他對記者說:“退休后,在家呆得都快悶出病了。自從社區建起了活動室,我就找到了自己的樂子,上午打乒乓球,下午畫畫、練二胡,過得非常充實,白天都不願在家呆了。”在一旁的王大娘搶話說:“我倆加一起150歲了,來到社區就覺著自己是年輕人,生活過得這麼快樂,你說我們能不幸福嘛。”
兩位老人說出了西安區群眾的心裡話,他們舒心生活的幸福“源泉”來自區委區政府推進的公共服務建設。
近年來,牡丹江市西安區堅持文化促發展,文化惠民生,以創建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為目標,先后投入2600多萬元,逐步完善了區、鄉(街道)、村(社區)三級文化服務設施,建成國家標准三級文化館1個,鄉鎮文化站2個,村級文化場所31個,社區文化中心27個,在城區形成了“十五分鐘文化圈”,在鄉鎮實現了文化活動場所“鎮鎮有”、“村村有”的目標。
通過創新節日、陣地、品牌“三個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先后組織開展了“城市之光——文化惠民”工程、“金色田野——文化富民”工程,並成功舉辦了全市朝鮮民族文化節,積極推進廣場演出和文化“六進”活動,組織各級各類演出800多場次。鄉鎮利用文化站、村級文化場所和農家書屋,開展讀書、文藝演出、體育比賽等各種文體活動2100多次。
各街道、社區不僅把轄區群眾生活放在心上,同時還力求把外來租戶的生活照顧周到。在溫暖的出租屋內,李雪看著自己一歲多的孩子,幸福之情溢於言表。她對記者說:“我和孩子能活著,是社區和街道給了我們生的希望。”據陪同的社區負責人介紹,25歲的李雪是外縣來牡丹江務工人員,租住在西安區,快要臨產時,家裡發生變故,生活陷入了絕境。社區干部及時伸出援手,幫她聯系醫院,解決了住院費用並給她辦了低保。
在文化產業帶動下,全區經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2011年區屬增加值、全口徑財政收入、農村經濟總收入分別是2006年的3.3倍、4.1倍、2.5倍,經濟總量從牡丹江四城區之末躍居首位。2012年,共有17個社區通過市級達標驗收,達標率63%﹔日照社區打造千米精品社區正在推進﹔因地制宜打造27個社區建設自主品牌﹔春節前為城鄉低保戶發放一次性生活補貼346萬元,發放取暖費補貼589萬元。(記者 孫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