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外媒參考

港報:地方兩會新風引關注 改變作風莫止於形式

2013年01月21日15:08   來源:中國僑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香港《大公報》21日刊發資深評論員秦曉鷹的文章《改變作風切莫止於形式》,文章指出,社會各界之所以對兩會“減簡儉”能有如此強烈的正面反應,其根本原因是出於對這些改進與變化的新鮮感和新奇感。要想得到老百姓永久的喝彩,就要懂得公眾的真正期盼,懂得他們所希望的並不僅僅是地方兩會在會議形式的變化,更重要也是最關鍵的則是希望改變會議的內容。

文章摘編如下:

近日,內地各省市(自治區)都在召開本地的“地方兩會”(即人大、政協會議)。人們普遍注意到,與以往地方的“兩會”相比,形式和會風都出現了一些新變化:會場內外不再鋪設紅地毯,不再懸挂巨大的橫幅標語,空中不再懸飄喜慶的紅氣球……暖房的鮮花不用再被搬到室外“忍受”迎賓的寒冷,各地的老百姓也不用再在警戒線外冒著寒風天天觀看代表委員們的車隊。有的省市決定不再如以往那樣給參會者發送包括筆記本計算機在內的“紀念品”﹔有的地方也不再為會議專門舉辦宴會和文藝專場晚會﹔大部分省市都把會期做了適當壓縮,報告人冗長的念稿時間也有了相應的縮短。

避免出現新的形式主義

地方“兩會”這種在簡(化)減(少)儉(朴)上的變化和改進,得到了社會輿論交口稱贊,不少媒體和微博也給予了高度評價。不過,依筆者管見,在如潮的好評面前,各級人大和政協的領導人必須頭腦清醒。他們應該明白:社會各界今日之所以能有如此強烈的正面反應,其根本原因是出於對這些改進與變化的新鮮感和新奇感。但這從另一個側面也印証了廣大公眾對以往擾民現象詬病已久﹔對種種鋪張浪費和嚴重的形式主義做法極度反感。一旦這種令人厭惡的作風有了些許改變,自然會贏得公眾的拍手稱頌。

但是,這種掌聲還僅僅是厭倦心態平復后的短暫喝彩,是對會議形式改革的階段性肯定。要想得到老百姓永久的喝彩,就要懂得公眾的真正期盼,懂得他們所希望的並不僅僅是地方兩會在會議形式的變化,更重要也是最關鍵的則是希望改變會議的內容。因為誰都曉得,內容的改變要比形式的改變具有實質性的意義。因此,再接再厲、竭盡全力進行內容上的改革,是開好兩會的當務之急。千萬不要因為僅僅聽到幾句對形式改革的贊揚就沾沾自喜、就此止步。如果就此止步,形式上的改革就極有可能成為新一輪形式主義的開始。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真正改進會議(包括地方與全國的“兩會”)的內容呢?筆者以為,首先是各級領導人要破除形式主義的“模仿秀”習慣,要實事求是地根據會議本身的性質、場合和對象,收放自如地決定報告、講演的形式和風格。

重在提高“聽會者”參與度

要想改進會議內容,特別是改進“兩會”內容,使會議確有實效,那就是要努力提高“聽會者”的參與度。而提高和增加參與度的前提,則是要向代表委員們和與會者說真話道實情。要讓代表委員有足夠的時間了解、消化、弄清在大量枯燥的數字中所展現的省情市情和國情。隻有讓他們享有最充分的知情權,審議才會准確無誤,參政才能有的放矢,監督才會名實相符。筆者認為,改內容要比改形式更重要。對地方“兩會”如此,對全國“兩會”如此,對一切必須召開的會議來說,概莫能外。

(責編:楊麗娜(實習)、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