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記者來到素有“天津綠肺”之稱的天津濱海新區北大港濕地,這裡環境優美。“良好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擴大森林、湖泊、濕地面積。由於濕地能夠分解、淨化環境物,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因此被人們喻為‘地球之腎’。”同行的大港園林市政辦主任於學義說。
北大港濕地位於天津濱海新區東南部,是天津市面積最大的濕地自然保護區,每年都是亞洲東部候鳥南北遷徙中的重要一站。
走進一望無邊的北大港濕地,保護區北側1萬多畝魚塘中,四面道路均被厚厚的白雪覆蓋,水域絕大部分已經結冰。
“過去,這裡到處充斥著建筑垃圾,還有因大面積取土而被破壞的荒地。”濱海新區大港工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文明辦主任徐延琥告訴記者,大港大部分區域都屬於退海之地,土地鹽漬化嚴重。當地人有句話來形容以前的大港區,“旱了收螞蚱,澇了收蛤蟆,不旱不澇收鹽巴”。
濱海新區大港工委書記張志方介紹,按照濱海新區總體規劃,大港作為濱海化工區是全國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但經濟的快速發展,給城市基礎設施和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近年來,大港人緊緊抓住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有利契機,堅持“發展為要、環保為先”的理念,鍥而不舍改善環境,“生態大港”輪廓初現。
如今,作為天津市打造“綠色濱海、生態濱海”重要項目的大港濕地公園建設已初具規模。濕地公園西起十米河,東到津岐公路,東西長5000米,南北寬620米。
漫步在北大港濕地,舉目都是蒼蒼蘆葦。出乎記者意料的是,就連這隨風搖曳的蘆葦,在這裡也有了產業鏈。濱海新區大港婦聯主席宋文雅給記者展示了再就業中心的婦女們巧手制作的蘆葦畫。記者看到,一幅幅精雕細刻的蘆葦畫,都是以蘆葦的葉、稈、花穗為原料,經藝人剪、燙、貼、潤等十幾道工序精心創作而成,非常環保,堪稱“綠色藝術畫”。(張 靜 武自然)
|